杭州农污治理民生实事年度目标提前完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再“上新”
杭州日报讯 污水变清流、终端变公园,杭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今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同时被列为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新(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0个”的省级民生实事已完成200个;“新(改)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0个”的市级民生实事已完成140个,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我们始终坚持‘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和‘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五全理念,以高质高效完成民生实事任务为目标,统筹推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维管理。”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借由民生实事的契机,杭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迈向了更高质量。
毗邻千岛湖景区的建德市莲花镇齐平村,在2015年完成畜禽退养后,大力改善村庄环境,转型发展铁皮石斛特色村,探索乡村旅游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齐平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础条件良好,但仍存在农户污水未接、污水直排等现象,影响了村庄环境和形象。”莲花镇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齐平村启动了齐平2号农污处理终端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的齐平2号每日处理量可达20吨,服务农户77户,处理后的污水还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设置资源化利用系统,不同处理程度的污水可用于农户自取施肥、农田灌溉和站点绿化浇灌。”
富阳区鹿山街道三合村下辖10个自然村,原本有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为了有效整合资源,三合村决定将原有6座终端改造合建为王河门口、大树下2座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建成后的王河门口终端,设计了一个收集尾水的特色池塘,初步净化的尾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深度处理后的尾水可用于村庄的日常清洁和绿化灌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要实用,也要美观。从污水终端站到网红打卡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优雅转身”在杭州也并不罕见。
西湖区双浦镇桑园地村的农污处理终端,融入了双浦镇特有的酿酒、蚕桑等文化特色,看起来如同江南水乡庭院式景观建筑。这份美丽还带来了经济效益——村内集体桑树林通过二级肥水和三级尾水灌溉,以及污泥还林等方式提高了桑林土壤肥力,今年桑果喜获丰收。蚕桑、酿酒产业经营产值也逐年递增,今年为桑园地村带来400余万经济收入。
民生无小事,桑园地村的“蝶变”离不开一群人的帮助。在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中,桑园地村充分依托农污“红色指导员”,主动邀请村民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农污“红色指导员”是杭州农污治理工作的创新举措,在今年民生实事的推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充分发挥市、县、镇、村四级农污‘红色指导员’的靠前作用,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党建联建,实地走访民生实事项目现场,将知识与服务送至乡村。同时,还组织专家重点针对省市民生实事项目赴相关区、县(市)开展全覆盖技术服务指导,有力提升了基层农污治理水平。”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农污治理,非旦夕之功。杭州将继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