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黄金地块” 教育优先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勤 刘定珲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曾被视为城市“黄金地块”的上千亩土地,如今已悄然蜕变。这些曾是商业繁华的代名词,现在却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梦想与未来。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地势崎岖的水城给出的答案是,将平整集中的宝贵地块优先转化为孕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让知识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走进水城区,无论是城区的繁华地带,还是乡镇的平整土地上,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它们不仅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施迎接每一位学子的到来,更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真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始建于2007年的水城区第二小学,如今已摘得300余项荣誉,从一所普通小学成长为享誉全国的“文明校园”。步入校园,别具一格的文明校园创建长廊、精心改造的多功能操场、充满创意的劳动实践室等,无不让人眼前一亮,如同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知识殿堂。在这里,“静美”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生在宁静中积淀学识之美,在动态活动中释放天性,为成长提供无限可能。
“教育,首先应该从学生喜欢学校开始。”水城区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徐鸿雁说。
依托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聚焦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精心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特色课程。书法室、绘画室、音乐室、科技室、舞蹈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孩子们在这些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里自由探索,培养个性兴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将水城农民画绘画活动纳入少年宫课程,不仅推进了教育教学,还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水城区第二小学同样不遗余力。学校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大力推进“人才强校”,与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福建省厦门市延奎小学等20余所名校结对帮扶,派遣教师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如今,学校已汇聚了一批包括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在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为水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二小学的发展,是水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水城区始终将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工程来抓,将教育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将1533亩“黄金地块”划拨用于学校建设,将乡镇最平整、最集中的土地用于教育设施升级。自2022年以来,水城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0.6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3所,新增学位25970个,全面回应群众的入学需求,有效缓解教育难题。
在硬件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水城区同样重视教育质量的软实力提升。面对编制紧张的实际情况,水城区委、区政府毅然决定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多重途径补充教师力量,为提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及外来务工群众子女,水城区不仅实现了营养餐全覆盖、资助政策精准落实,还大力推动新建、改扩建安置点学校项目建设,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继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城更加坚信这一点。
未来,水城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手段,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他们的未来如同这片土地一样,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手记
行走在水城大地上,记者见证了“黄金地块”上教育之花的璀璨绽放。昔日繁华的商业地块,如今已化身为孕育梦想的学府殿堂。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不仅承载着知识的重量,更寄托着未来的希望。
水城区以非凡的气魄,将最宝贵的土地资源倾注于教育;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多彩梦想……这是对未来的远见卓识,也为水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留下生动注解。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重教尚学的传统绵延不绝,尊师重教的情怀一脉相承。如今,“黄金地块”筑梦未来,让教育更有质量、更有温度,水城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实际行动书写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答卷”。这份执着与坚守,值得铭记与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