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小包裹”映射高质量发展“动能足”

□江城子

今年以来,每一秒钟有5144件快递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流动,打通串联城乡、抵达阡陌的“毛细血管”。截至11月17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快递包裹量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不仅凸显了我国快递市场的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也托举起更富活力、更具韧性的中国经济。

“小包裹”运载“大福祉”,为幸福生活加“邮”。据统计,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中国人均快递年使用量已达94件,“90后”“00后”成为网购主力军,“银发族”不甘示弱,农村网民的线上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快递已经逐渐由一种单纯的物流方式,变为人民群众既用得起又用得多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从隔日达、次日达到半日达、小时达,从快递进厂出海到快递进村入户,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架起便利群众生活幸福桥。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200多个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已超30万个,村邮站约20万个。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和优质服务大幅度精进,赋能货物加速流通,释放快递供需两端业务活力,“线上下单、线下上门”畅通利民惠民幸福路。

“小包裹”运载“大技术”,为物流链条添智。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快递行业的运营管理中。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让数据跑在包裹前面,通过预测包裹量,智能决策车辆、人员调配,降本增效的同时,让利商家和消费者。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快递物流中得以深化拓展,自动化分拣设备、智能仓储系统、无人驾驶配送车辆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快递处理效率和配送速度。江苏省多地开启快递“从天而降”,苏州首条无人机航线进入常态化运行,无锡低空物流无人机配送首飞成功。无人快递车已上路,在收转运派等环节,大幅度缩减末端派送时长。“寄”“递”之间,数智化应用已渗透至快递链条多个环节,人们向“快递自由”更进一步。

“小包裹”运载“大使命”,为国家安全护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不只有远在天边的战火纷飞,潜在的隐患意图搭乘快递进行渗透。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需警惕间谍情报机关窃密活动、境外机构邮寄粉末搞破坏、境外包裹成生物入侵“秘密通道”等对我国构成现实威胁的寄递行为。相关责任单位应加强寄递行业安全保障督导检查,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对违法行为亮剑,调动全民联动“护国安”积极性。快递企业应落实寄递安全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制度。“快递小哥”身处收寄环节前线,应严格落实寄递管理制度,履行维护寄递安全义务,严把收寄入口关。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敏锐性和辨别力,不购买、寄递违禁物品,共筑全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