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

永乐多金冰箱贴、夜光徽章编钟冰箱贴、梁庄王妃同款发簪、梁庄王金锭抱枕、楚国咸鱼挂件、越王勾践剑U盘、越王剑书签、虎座鸟架鼓手账本……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湖北省博物馆的多个文创单品、人气美食火出圈,一度冲上热搜。

“文创”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即以文化创意提升产品附加值,而后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这几年,随着“博物馆热”,各类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研发生产的文创产品逐渐“出圈”。从故宫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到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音乐盒,每一款文化创意产品都是对深厚传统文化的一次精妙而富有新意的诠释。它们不仅精妙地捕捉并保留了文物的精髓与神韵,更借助现代设计的巧妙手法,使古老的文化元素以更加鲜活、直观且引人入胜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这种创意与传统之间的完美融合,不仅拉近了文化与大众的距离,使之更加贴近人心、接地气,还激发了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深切热爱,让传统文化的光辉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熠熠生辉,绵延不绝。

文创是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资源,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湖北省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将荆楚文化及内涵融入其中,以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高附加值区别于普通商品。例如,以湖北省博物馆推出的“楚人的一天”系列文创产品为例,该系列围绕楚人的生活风貌展开,巧妙融合馆藏的青铜器、漆器、金银器等珍贵文物元素,进行了深度的创意转化与二次设计,成功衍生出万花筒、寓教于乐的儿童读物、时尚帆布包、遮阳防晒的太阳伞等一系列既实用又富含文化底蕴的产品。又譬如“一绾青丝”系列发饰,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梁庄王珍藏”展厅,将古代王妃的发簪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既展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又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经济价值的实现,更在于其背后文化价值的彰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游客在游览完一处景点、一座博物馆后,都会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带回去与亲朋好友分享。如今,博物馆文创早已不是过去单纯的旅游纪念品,它覆盖生活的不同方面,让原本不会说话的文物走进日常生活。如,近年来宜昌加快推进“文旅体”融合,着力打好三峡牌、文化牌、生态牌,设计出土家娃牙签筒、龙舟笔架、小背篓香囊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就像一个个“文化小使者”,走出当地,走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个角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是文化传播的有力引擎。

然而,到底什么样的博物馆文创才能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文创”二字,只有文化、情怀是不够的,必须以文为先,以创为要。创意才是博物馆文创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科技与数字化的助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了更多元的实现路径。从三星堆用科技还原青铜面像实现的“数字重生”,到《长安三万里》追光动画掀起的“文化热”,各地不妨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借助AR、VR、裸眼3D等,将文化与科技充分结合,实现文创产品创意升级。当然,各地也需要持续深挖馆藏物资的价值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让消费者在参观完以后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让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文化创意活力激发经济发展潜力。

源自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是驱动中华文化扬帆远航、影响并启迪未来的强大力量。有理由相信,在文创产品的不断创新与演绎下,古老的文物将“活”力四射,“火”遍四方,照亮更加辉煌的文化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吕薇(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