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财政紧张,中央直接下狠手不给地方面子

面对面子工程,中央不给地方面子了。

近日,中央纪委点名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将县政府综合办公楼仿古屋顶及外立面涂装,在城市广场建设了多处景观小品,实际形成支出共计2400多万元。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

11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评论文章《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文章中谈到: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持续用力,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紧盯不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以儆效尤。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为了所谓的“形象”“面子”,花费甚至浪费大量公共资金在非必要非急需项目上,得不偿失。

这三起被通报的案例都是这个特点。

国家三令五申要习惯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些地方可以说是顶风作案。

这些年,中央一直明令禁止面子工程,但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什么“教育民生”、“生态环保”、“美丽乡村”,名头听着好听,干的事情还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面子工程那一套。

为什么中央要在这时候,集中打击、治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首先,“面子工程”不仅背离民心,浪费资源,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一些地方官员之所以“乐此不疲””,主要还是“有好处”:

花着公家的钱,树自己的政绩,升自己的官,既不心疼也不负责;而且面子工程,项目“油水”多,谁都想来捞一笔。

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地方财政紧张。有些地方政府却不顾实际情况,盲目立项。大肆挥霍财政资金,制约了地方发展,甚至背上巨大债务。

在地方化债的背景下,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面子工程,不仅化不了债,还只会增加财政负担,产生更多新债。

地方政府紧裤腰带过日子:既要懂得节流,又要会开源。而整治面子工程,就是节流重要举措。

今后,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不能再报,也不能再做。

原则上,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未来能上马的项目,资金必须能够自平衡,也就是说,收益必须能覆盖投入(除非是必要的公共服务类项目)。

就在地方财政紧张的时候,还要去做面子工程,中央纪委出马敲打主政官员,显然起到了有力监督作用。

治理“面子工程”不是没有良方,一是制度监督要落到实处;二是处罚力度要伤筋动骨。

铁拳治理“面子工程”,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