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打造25个效益河湖样板,带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民星

12月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政府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

发布会上,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黄红光介绍,山东省地跨黄、淮、海三大流域,拥有河流9711条、湖库5558个,河湖资源丰富,具有依托河湖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优势。近年来,山东锚定“四水统筹”总体目标,积极探索河湖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开展效益河湖建设,努力把河湖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坚持改革思维,加强效益河湖建设顶层设计。先后印发《山东省推进河湖价值转化打造效益河湖样板工作方案》《山东省效益河湖评价办法》,并在全国率先建立效益河湖评价体系,设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大类32项评价指标,为全国推动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有益借鉴。2023年率先启动65个效益河湖建设试点,累计打造主题公园226个,建设亲水平台484个,带动项目落地510个,惠及周边群众630多万人。2024年聚力打造25个效益河湖样板,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正式启动,努力构建“一轴、两廊、三区、四带、五湖、六园、七节点”的总体布局,带动流域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运用改革方法,激发效益河湖建设内生动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推动建立多渠道资金落实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活水”参与河湖生态资源开发。自2023年以来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565亿元。枣庄市建成全省首家生态交易平台—中国北方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和鲁南生态银行,将河湖资源生态价值转化纳入经营范围,通过整合包装岩马水库生态资源,争取到位融资22.5亿元。威海市整合杜营河畔山、水、文等各类资源,吸引民间投资7000多万元,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产品种植业、生态养殖产业等。

三、强化改革举措,提升效益河湖建设工作质效。各地依托良好的河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优质服务业、绿色产业,探索出多种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模式。比如,济宁兖州区沿泗河建设大禹文化园、金口坝等特色景点,为中小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提供了新场所。临沂市蒙阴县依托石马庄河引进企业投资12.5亿元,建设“山水蒙阴·萌乐世界”等农商文旅项目20个,年带动村集体增收200多万元。临沂市沂南县打造“河湖+文旅”发展模式,形成“竹林、泉水、古村落”发展格局,铜井河竹泉水利风景区年旅游收入过亿元。

黄红光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充分挖掘并发挥好河湖资源的综合效益,持续增强绿色经济发展动能,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