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京交警遇上“老外”

近日,一则视频在网上火了起来,视频中,一名上海交警遇到了一名交通违法的日本游客,交警用流利的日语与其沟通并开出了罚单。网友纷纷为交警的博学多才和有礼有节的态度点赞。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外国游客前来游览,同时,南京众多高校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当南京交警遇到不懂中文的外籍人士,又是怎样一番情景?

“我就遇到过违反交通法规的外国人。”说这话的人叫陈墨函,是南京车管所牌证科民警。他告诉记者,一次他在玉桥广场路口执勤时,看到有人骑着电动自行车走快车道,赶紧上前拦下。走近一看,骑车人是名“老外”,不会说中文也听不懂中文。“CanyouspeakEnglish?(你会说英语吗)”陈墨函问。在得到肯定答复后,陈警官立刻转变语言“频道”,用熟练的英语与这位“老外”交流起来。原来,“老外”来自南亚某国,是一名刚来南京没多久的留学生,电动自行车是找同学借的,他并不知道电动自行车不能走快车道。陈警官向他讲解了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交通法规,并对其进行了处罚。

陈警官的流利口语源于他是南京农业大学英语专业“科班出身”,他不仅会说英语,还在大学阶段学了德语,2014年,刚毕业的他通过考试进入警队,成为一名事故处理民警,此后,他时常会遇到一些涉及外国人的交通事故。

“有一起事故我印象挺深刻,两名女留学生乘坐出租车,开车门时撞到了一辆正巧经过的电动自行车。”陈墨函说,当时两名女生看到骑车人躺在地上,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连中文也不会说了,一个劲儿地打手势比画。陈警官再次“上线”,先用英语安抚她们,然后了解事发经过,最后认定在该起事故中,司机没有将车停在安全地段,乘客开门时没有注意观察,司机和乘客负同等责任。好在骑车人伤情不重,在交警的调解下,出租车驾驶人和留学生一起赔了钱。

除了处理与交通违法相关的业务,陈警官执勤时,还会遇到前来问路的外国游客,每次他都会用英语热心解答。

与陈墨函相比,交警七大队的事故处理民警邓钧属于非“科班”出身,他大学学的医学,但扎实的英语水平让他与“老外”们交流游刃有余。

交警七大队辖区内的仙林大学城有不少留学生,一次,邓钧在处理一起涉外的交通事故时与不少留学生打了交道,他发现很多留学生对中国的交通法规非常不熟悉。

“有一次我拦下一名骑电动自行车载着同学的留学生,他来自摩洛哥,他告诉我在他们国家很少看到电动自行车,他一直以为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一样,都可以载人、可以在快车道行驶,压根不知道这属于非机动车。”邓钧说。

邓钧告诉记者,在仙林地区,每年约发生20起涉及外国人的交通事故,留学生多为次责或无责;在交通违法行为方面,留学生主要是骑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和不戴安全头盔,经过教育和处罚后,一般都能遵守中国的交通法规。

邓钧认为,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产生交通问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语言问题,二是法律和规则问题。比如说,国外不少国家车辆是靠左侧行驶,而中国却是右侧行驶,外国人违法后,时常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为了让更多留学生了解中国的交通法规,南京交警多次走进高校给留学生上交通安全课。交警三大队民警刘宁告诉记者,几乎每一年他都会给留学生上课,“通过现场询问留学生,我们发现有一半人的日常交通工具是电动自行车,但是熟悉中国电动自行车相关交通法规的留学生少之又少。”邓钧告诉记者,每次他去讲课时,都会被留学生团团围住,有人问网上买的电动自行车如何上牌,有人问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支路街巷电动自行车应该怎么走,还有人问一辆电动自行车能载几个人……

“学校应该是留学生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一位交管人士建议,靠交警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就把中国的交通法律法规说透,那基本是不可能的,需要高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反复教导和提醒,及时答疑解惑。

通讯员桂子振陈祖兴吴昌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