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说法丨借款遇到“砍头息”不要慌 法院判还借款本金
南海网12月8日消息(记者 林文泉)日常生活中,大众遇到紧急事件急需用钱,无奈向他人借款,如果遇到“砍头息”该怎么办?近日,定安法院审理了一起“砍头息”引起的纠纷案件,一男子向他人借款2.5万元,却被要求将1900元利息算入本金,法院判决仅需还本金。
2023年8月19日,定安县的王某向谢某转账25000元,转账说明“本金共26900扣除费用1900”,谢某向王某出具借条,载明:借款人民币:“26900元(大写:贰万陆仟玖佰元整)……现将名下XXX号车辆作为质押物,如逾期未能偿还本金或相关息费,本人自愿将车辆折抵欠款。”谢某当场向王某出具收条。因王某向谢某催促还款无果,王某为维护其合法权益,诉至定安法院。庭审中,原告王某承认,实际向被告出借金额为25000元。
定安法院审理认为,虽然原告王某与被告谢某签订的借条,及被告出具的收条均载明借款金额为26900元,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双方的借款应以实际出借的借款25000元为准。结合原告提交微信支付转账电子凭证,及原告自认将利息1900元在本金中扣除的事实,故本院判令被告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25000元。
法院释法:
定安法院介绍,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到期归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契约。在现实的民间借贷纠纷中,一些出借人为确保收回利息,在提供借款时常将利息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借款人实际借款数额仅仅是本金扣除利息后的数额。
民间借贷出借人将全部或部分利息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即通俗所说的“砍头息”,这相当于借款人尚未开始利用资金,就要先为借款付出代价,使得借款人一开始就不能获得借款的全部金额。这种做法将导致借款人实际获取的金额低于借款凭证上记载的本金,影响了借款人资金的正常使用,一定程度上加重借款人的资金成本,损害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预先扣除利息属于变相提高贷款利息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秩序。
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借款利息不得预先扣除】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上述规定符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实践性特征,即应当将实际交付的借款数额确定为本金。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林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