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一样的小学”看乡村教育发展新思路
胡欣红
踩着凳子快步向前,一个侧空翻从高处翻下,稳稳落地,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武术表演者是一群山里娃,来自杭州市临安区育才横畈小学。别人弹钢琴,他们翻跟头;别人学奥数,他们练武术……武术让这群孩子走出了乡村,来到更大的舞台,被数以百万计的网友看见。
在城市化的大潮下,乡村教育何去何从是一个焦点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燃爆万人运动会开幕式的“山娃武术队”,不由得令人眼前一亮。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一所学校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决定了其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尤其在强调破除“千校一面”的当下,特色课程更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助推器。然而,在现实中,敢于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的学校并不多见。
在传统理念中,学术类课程往往被视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未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要有可能,学校和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把精力放在语数外等课程上。如果要提升一下个人素养,大多会选择钢琴跳舞画画等艺术类课程。然而,由于资源限制和地域差异,这些路径并不见得适合乡村教育发展。因此,寻找和探索符合乡村实际、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特色化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文以载道,武以修身。为了推动中华武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传承与发展,让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横畈小学利用体育课与大课间,让学生参与武术训练,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了不同的武术课程。
“一招一式皆育德,一拳一脚俱启智”。横畈小学通过引入武术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十多年的武术教育探索,也让这些山里的孩子们有机会在临安区艺术节、少儿春晚、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等比赛中亮相,这又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眼界。
以武强身,以武育德。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既符合当前社会对文化传承的需求,也为乡村小学的特色化发展做出了示范,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教育创新。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化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多元的教育体系。
“不一样的小学”火出圈,为乡村小学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所有学校都要依样画葫芦,具体怎么做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去年,浙江诸暨斯民小学的特色化发展路径,也颇具借鉴价值。作为一所百年村小,斯民小学在课程上有许多创新之举。他们打开校门,让乡村生活成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因为这所小学,整个斯宅村成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村庄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这里不是一句教育理想和概念,而是实践。与横畈小学相比,斯民小学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特色化发展。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