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利用传统村落 杭州2项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杭州在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2项做法成功入选,即出台了《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开发了传统村落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传统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更是无形乡愁的深深寄托。近年来,杭州始终坚持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共融、古村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鸣的理念,创新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机制,释放传统村落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8个村庄列入国家和省、市传统村落名单,其中国家级65个、省级37个、市级36个。建德市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

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杭州一直在创新实践。去年8月出台的《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更是单列了“传统村落保护”章节,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和政策措施,建立了较为体系化的传统村落保护制度。

传统村落保护既要法治护航,也要科学规划。“我们按照‘一村一规划’原则,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明确农村地区历史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要求,安排用地指标用于传统村落的新增建设需求,有序引导村民到核心保护区外的新区建房,解决‘保旧’与‘建新’之间的矛盾。”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完成全市138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传统村落规划全覆盖。

推动数字化保护,是杭州探索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长效机制的又一有力举措。杭州开发了传统村落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收集、整理传统村落地理空间、居民生活状况等数据,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档案,以文字、图片、视频、3D模型等形式实现数字化保存。目前,已推进全市138个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动态更新,同时建设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实现传统村落可观、可游、可感,以云端体验吸引游客实地打卡。

保护为先、利用为基。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杭州不少传统村落迎来了“新生”。例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充分发挥“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江鲜餐饮、民宿酒店、高端养老、农业观光等产业,实现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超200万元;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依托闲置古建筑资源,引入“深澳古村百匠慢生活文化综合体”项目,打造“百匠艺术街区”,吸引不同业态的80余家企业入驻,年均接待考察团600余批次;建德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初显成效,大慈岩片区和三都片区的传统建筑修缮将在本月底全面完工……

传统村落“生生不息”,一脉乡愁“延绵不绝”。“我们将持续探索建立可持续的长效保护发展机制,推动古镇古村由‘静态保护’转向‘活化利用’,让传统村落的‘生命力’更强、‘烟火气’更旺。”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