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小基金”解了“三大难”
居民物业基金各摊三分之一,为老旧小区“养老”
一笔“小基金”解了“三大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 通讯员刘晓曦
最近,困扰耿志敏已久的落水管“返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原来,耿志敏家住浦口区江浦街道烈士塔社区文昌路9号4楼,窗外落水管出现堵塞,“堵点”正好位于4楼,导致家中频繁返水。与以前的维修经历不同,这次维修,耿志敏只掏了25元钱,这还要得益于一笔“小基金”。
烈士塔社区位于浦口老城区核心地段,共辖有3个成形小区、33处零散楼栋,房龄多在40年以上,各种公共设施维护难题一直困扰着居民和社区。
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小区,公共区域的维修费用需要由涉及的业主自筹公摊。烈士塔社区辖区内零散楼栋都是由街道统一引进的“托底型”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物业费用低。因此,针对维修金额在300元以内的事项,按照合同规定,物业公司可以承担,超过这个金额则无法履行。“以前遇到这种问题,要么通过社区兜底来解决,要么通过申报小区出新项目来进行改善,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烈士塔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欢欢说。
为了解决社区零散楼栋缺钱“养老”的问题,今年8月,社区经过报备后,成立“巷心力”公益基金,通过居民共摊三分之一、物业支持三分之一、基金配资三分之一的形式,专门用于维修水管这类多发常发、资金缺口较小的事情。其中,基金配资的钱由社区向辖区内爱心企业和人士募捐,目前已募集爱心捐款金额超2万元。
记者算了一笔账:本次文昌路9号落水管维修费用共计700元,涉及楼栋居民共10户,通过“巷心力”公益基金支持后,每户居民只需承担25元。“因为所需金额少,居民支持力度大,此次维修费用很快就收了上来,维修过程非常顺利。”社区网格员高亚琼说。
社区成立了基金管委会,并邀请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恩派基金会,严格按照国家捐赠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落实,透明操作。“别看这笔基金金额小,但解决了三大难题。”孙欢欢说,一是无人牵头组织筹资、维修等问题,二是维修费用由谁掏、掏多少等问题,三是实打实解决了居民“小急难”问题。
具体怎么做?高亚琼介绍,如果居民需要对某处进行维修,可以联系社区,由社区把本单元居民召集在一起,召开居民议事会,解读“巷心力”基金的使用规则,同时邀请维修人员上门测算、预估此次维修费用。取得本单元所有居民同意后,维修工程正式开始,同时向居民收取本次维修总费用的三分之一。
“这是基层治理的一次有益探索,未来更多受益人员会反哺基金,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孙欢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