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隐形触手” 维护舌尖上的安全-中国吉林网
12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方面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完善制度248项,处理处分1200人。
校园,本应是知识的净土,学生成长的港湾,然而,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却如潜藏的暗流,时有涌动。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仅过去一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就多达近百起。从发霉变质的食材出现在学校食堂后厨,到 “三无”食品在校园周边小卖部肆意售卖,这些问题无一不在威胁着学生们脆弱的肠胃与健康成长。
深究这些乱象背后,是诸多 “隐形触手” 在作祟。根据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在接受调查的1600所中小学中,约有10%的学校食堂被发现存在食材采购不规范的问题。一些不良商家受利益驱使,为降低成本,不惜采购劣质食材供应校园食堂,他们漠视学生健康,将商业利益凌驾于食品安全之上。校园周边流动摊贩更是监管难点,无证经营、卫生条件极差却靠着低价零食吸引学生,据统计,约60%的中小学生曾在放学后购买过此类摊贩食品。同时,个别学校食堂管理存在漏洞,内部人员玩忽职守,为校外问题食材流入大开方便之门,让这些 “隐形触手” 得以长驱直入。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权益,也影响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斩断这些“隐形触手”,切实维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必须“严”字当头,重拳出击!
一方面,监管部门需持续加大对校园周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曾有过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更要进行重点监控,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予以重罚,绝不姑息。另一方面,学校自身也应该负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堂进行自查自纠,确保每一份食物都符合安全标准。同时,还要鼓励师生参与到校园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防控的良好格局。
其实,有些做法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推出“阳光厨房”计划,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学生家长可以实时观看食堂的操作过程,大大提高透明度。还可以引入区块链技术追踪食品供应链,确保每一份食材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此外,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道防线,父母应当加强对子女的食品安全教育,教会他们识别不安全食品,远离“三无”产品。增强社会监督力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为孩子们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墙”。
民以食为天,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半点懈怠。只有齐心协力砍掉那些隐匿的 “危险触手”,才能让校园餐桌回归纯净,让学生们吃得安心、家长放心。正如一位校长所说:“只有当我们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才能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学生们的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更牵动着整个国家的未来。斩断“隐形触手”,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不仅是政府部门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齐心协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四岳)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