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多彩时评:新能源建设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作者:戴可欣
近日,我国新能源基地建设捷报频传。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达到2.58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81.5%。不仅彰显了我国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更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坚定承诺。
汇“力”促“进”,统筹协调加速优化建设布局。如今西部地区的“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和中东部地区的分布式新能源开发的加速推进,犹如两翼齐飞,共同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广袤的沙漠、无垠的戈壁和荒漠地带已成为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重要开发区域。与此同时,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也在持续优化。一系列光热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前沿新型储能项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落地实施。迄今为止,我国已累计建成超过6000万千瓦的新型储能设施,这些被誉为“超级充电宝”的储能装置,正为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着坚实可靠的支撑力量。
聚“智”创“能”,科技赋能创新清洁能源体系。在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整个行业高效、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地基牢不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新能源建设中步履维艰的“卡脖子”和“脑梗阻”问题,我国一方面持续加大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储能技术的研发力度,为新能源发展的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部署,提升新能源并网承载能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新能源产业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信息化,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兴“新”向“绿”,因地制宜走向多元共治模式。在新能源基地的建设中,我国不仅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还积极推动生态治理与新能源开发的深度融合。以库布其新能源基地为例,建设人员在光伏板下因地制宜种植了甘草、沙葱、芦草等沙生植物,实现了发电与治沙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我国正积极探索并实践铁路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的创新路径,这不仅是交通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全面推动交通用能的绿色化转型,为构建低碳、环保、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绘就美丽中国的“绿色答卷”。
一审:叶力
二审:王琳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