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中国步履更坚定(望海楼)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高 乔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4年,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履更坚定——
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码头,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实现江海联运,向西通过中欧班列连接中亚、欧洲,向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可抵达东盟、南亚,每天,数以千计的新能源汽车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繁忙的码头图景,是中国“走出去”的一个侧影。
中国制造“走出去”,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更足、“含金量”更高的品质出海之路。从巴西里约热内卢街头行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到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沙漠中闪耀的太阳能光伏板,从广受美国消费者欢迎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到非洲人喜爱的中国智能手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保持增长态势,无人机、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中国智能制造品牌打响国际知名度,更多中国“潮品”通过跨境电商走进海外消费者的生活。中国制造“走出去”,提升了品质,擦亮了品牌。
“品质出海”的底气,在于中国制造的实力。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聚集……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中国制造“品质出海”修炼内功。也是在参与全球竞争的磨砺中,中国制造业拓宽海外市场,积累当地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加速转型升级进程。“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2024年,在全球经济的海洋里,中国制造正扬帆远航。
中华文化“走出去”,正走出一条以文载道、以文传声的人文交流之路。在中亚,今年揭牌的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将为当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输送专业人才,中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在海外继续落地生根;在东南亚,中国援外医疗队带去的针灸、推拿、中医养生知识,让许多患者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在欧洲,“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带去200余件(套)精美文物,为欧洲观众呈现辉煌灿烂的盛唐气象;在非洲,“追”中国古装剧、家庭剧、微短剧,成为许多当地观众的日常习惯;在全球游戏平台上,《黑神话:悟空》让海外玩家沉浸式体验中国“西游”故事……通过融合现代和传统元素,借助社交媒体和数字平台,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流行文化产品交相呼应,日益得到全球受众的青睐。
中华文化的魅力不止于此。200年前由华人漂洋过海带到巴西的茶树,如今成为里约热内卢植物园中的“明星树”,饮中国茶成为许多巴西人的生活习惯;5年前中国与阿联酋共同启动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如今已有171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7.1万名学生学习中文,“中文热”走进阿联酋的城市和乡村;在赞比亚少林寺文化中心的黄墙红瓦间,少林功夫点亮数以百计非洲孩子的童年……从“走出去”到“扎下根”,中华文化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融合中焕发更强生命力。
中国理念“走出去”,正走出一条以友为桥、以心相交的合作共赢之路。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2024年,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实施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喀山会晤中阐述推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主张,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多边舞台上的中国声音,壮大了“全球南方”团结之力,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响应。从坚定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展示中国理念的力量,收获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中国理念的引力还在不断释放。目前已有82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1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安全倡议,第78届联大一致通过中方提出的决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在中国和各国共同推动下,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多次写入联大决议和多边文件,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卫生健康等各领域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陆续确立。越来越多国家理解并认同中国走出的成功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时代的风浪越大,越要勇立潮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将坚定做开放的力量,推动各国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在繁荣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