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

【光明论坛】

作者:魏琪嘉、沈立(分别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势头,年度产量首次达成1000万辆,自主品牌得以充分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得益于我国强大的产业政策支撑,在有效统筹处理好质量和总量的关系、发挥规模效应的前提下,实现以质取胜的效果。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既是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精准把脉,也为今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通常表现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质变则表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率提升。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创造条件,没有量的增加,高质量发展就缺乏物质技术基础;而没有质的提升,则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只有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既发挥规模效应,又以质取胜,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从量的方面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工业基础和贸易大国地位持续巩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质的方面看,创新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全球创新指数升至第12名。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投入运营,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天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新动能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有效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一科学方法论。

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迫切需求。从当前看,无论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还是优结构、促转型、保安全,都需要我们在保持经济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实现以质取胜,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从长远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艰巨繁重的任务,只有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经济总量的合理增长,才能进一步做大蛋糕,以量的积累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也只有不断提高发展质效,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做优蛋糕,以质的提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总的来看,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既是应对当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

打好宏观调控“组合拳”。推动经济量质齐升,不仅要关注当下稳增长、稳预期、稳就业,更要着眼长远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这都离不开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打好政策“组合拳”,必须强化宏观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注重各项政策之间的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把准政策“组合拳”的方向和力度,遵循财政货币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这一主线,完善宏观政策框架,丰富政策调控工具,在执行过程中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提升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同样也是统筹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重点是要坚决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让地方经济的“小局”服从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个“大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比如,辽宁开展综合窗口改革,群众办事所需时间比法定要求提速78.9%;贵州全力推进“一窗通办”,窗口人员缩减63%,各地排队时长减少56%;江西搭建“惠企通”平台,惠企政策从梳理到兑现全程线上办理……这些都是各地区、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同时,注重瞄准重点领域推进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扩大开放破解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激发科技创新的充沛动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根本支撑作用,关键是要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要聚焦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前沿技术领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引导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到科技创新上来,不断激发内生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促进国内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2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