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东区:“六小行动”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4年以来,阜阳市颍东区坚持党建引领,在总结提炼全面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暨“红管家”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六小行动”基层治理品牌,通过健全机制保障、完善网格治理、打造红色服务,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健全机制强“保障”。颍东区围绕乡村治理重点任务,探索形成了调处“小纠纷”、处理“小诉求”、整治“小环境”、解决“小困难”、排查“小隐患”、开展“小宣讲”的“六小行动”基层治理模式,区级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问题、任务、措施、责任“四清单”,及时跟踪办理,构建“收集汇总—研判交办—办理反馈”的工作闭环。压实责任求实效,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明确117名科级干部、51名选派干部对全部村居进行包联,通过开展观摩学习、集中培训、制发工作提示单等方式,压实区镇村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构建正向激励机制,将“六小行动”工作优先作为村(居)社区推荐入党、推优评先、村(居)社区后备干部人选条件,活动开展以来,共有90余名“红管家”加入党组织、60余名“红管家”通过选拔进入村社区“两委”干部序列。

网格治理增“活力”。颍东区精准化网格划分,因地制宜建立“1+X+N”全覆盖网格工作架构,“1”即村(居)社区党组织,“X”即X个网格,“N”即N个网格员,科学设置网格7843个,通过将党组织建立在网格上,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推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网格上有形覆盖、有效覆盖。精细人员配置,拓展志愿者类别,注重从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强、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和群众中选拔8000余人,形成遍布全区各村(社区)的网格员队伍,并根据各类人员不同的社会定位、不同的能力特点,实行分类管理。规范化明职定责,常态化开展“六小行动”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明确职责义务,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以推动“红管家”亮身份、树形象、尽职责为标准,为红管家逐人配备工作证件、服装标识,进一步鼓励引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红色服务提“效能”。优化服务模式,探索形成“六个主动”工作法,即主动化解,把群众纠纷调解好;主动接办,把群众诉求处理好;主动走访,把社情民意收集好;主动参与,把人居环境改善好;主动排查,把安全隐患防范好;主动宣传,把文明乡风营造好等内容。搭建特色化载体,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各地纷纷涌现特色基层治理载体,如冉庙乡各村(居)打造了网格内说事、丁大姐说事室、群众议事广场等,为居民提供倾诉心声、解决问题的场所;河东街道訾营社区探索推行村口板凳会,搭起干群“连心桥”,帮助群众解决诉求;枣庄镇网格员编导贴近群众生活的乡土文艺节目,把党的声音、当地历史文化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讲清讲明讲透。“六小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帮助群众解决相关问题1.2万余件。(武艳 刘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