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写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时代新篇

□张文婷

1月7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有力支撑。(1月8日中国江苏网)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求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同时也是鱼米之乡,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行走在江苏,我们看到“蓝色粮仓”盛满鱼虾,“农业黑科技”飞驰田间,“美丽乡村”扮靓村居生活,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端稳了江苏8500多万常住人口的“饭碗”,也肩负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汗水农业”变“智慧农业”,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更添动能。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离不开高科技。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聚焦种质“芯片”,培育出 “金香玉1号”“扬麦33” 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江苏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拉起一张辐射长三角的智慧农业创新网络;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了“数字大脑”,资源利用更聪明,减轻劳动、提升效益。江苏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势能,江苏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步履坚实,信心满满。

“土特产”变“金招牌”,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更具成色。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江苏“水”的优势突出,江苏是唯一兼具江河湖海优势的省份,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中洋河豚、太湖“三白”等名优特产品驰名中外,淡水渔业产值连续3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各地因地制宜,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目前,全省超10亿元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00多个,建设中晚熟大蒜、苏系肉鸡、小龙虾、优质稻米、生猪等5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79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小特产”已经逐步形成富民“大产业”。

“小县城”有“大作为”,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更有后劲。县域,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单元。县域经济强,是江苏经济的鲜明特征。江苏长期“霸榜”全国百强县,“千亿县”数量雄冠全国。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切入点,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既是充分发挥江苏县域经济优势,也抓住了以“县”带“面”的关键点。昆山连续20年蝉联百强县之首,江阴成为第二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从百强县里看江苏,我们发现,经济强、产业兴、百姓富是一体发展的,从特色农产品到特色乡村游,从科技助力到建强产业链,“小县城”强起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华丽转身,更多宜业宜居的和美乡村“朵朵开”。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