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计划到2025年,大型清洁高效煤电装机占比达83%左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殷婷
1月1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健全完善新能源消纳体系机制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煤电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基础性和调节性电源。记者了解到,山东在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工作中以电力热力安全保供为前提,有序实施30万千瓦以下发电抽凝机组关停并转,统筹推动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规划建设,分类推进现役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持续提升煤电机组调节能力,强化煤电基础调节地位,加快实现全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
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学军介绍到,“十四五”期间,按照新建纯凝和抽凝煤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不高于20%和30%额定负荷要求,山东在全省布局了2000万千瓦左右大型煤电项目,将在“十四五”末至“十五五”初陆续建成投产。同时为了提高存量大型煤电机组调节能力,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序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其中,“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2893万千瓦,煤电机组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鼓励发电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在济南热电、华能德州、黄台电厂等煤电机组实施热电协同、熔盐储热、电锅炉等热电解耦改造,进一步增加机组深度调峰能力。
“我们计划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接续供应前提下,到2025年,全省30万千瓦以下发电抽凝机组基本退出,大型清洁高效煤电装机占比达到83%左右,进一步释放煤电机组灵活调节能力。”刘学军说,按照亚临界煤电机组改造和退出行动方案要求,持续推动亚临界机组分类分批实施升级改造。到2025年,在运机组灵活性调节能力明显提高。到2027年,在运机组平均灵活性调节能力达到额定负荷的35%左右。到2030年,在运机组平均灵活性调节能力达到额定负荷的30%左右。同时,结合国家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深入探索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煤电发展路径,以清洁低碳、高效调节、启停调峰等为主线任务目标,推动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更好发挥大型清洁高效煤电的系统调节作用,促进新能源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