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多彩时评:让干部“善为”更要“善用”
作者:鱼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相较于因政绩观错位、私心过重而引发的乱作为、不作为和不敢为,“不善为”干部虽然在主观上抱有干事创业的意愿,却因缺乏干成事的本领而常常陷入事倍功半、事与愿违的窘境。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正如文中分析以为,“不善为”干部或因初涉职场、经验尚浅,或因动力不足、信心欠缺,又或因方法失当、路径不明,在面对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对。但应认识到,“不善为”干部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只要被充分发掘并点燃,就能焕发出一束束的光芒,为推动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就要围绕培养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干部画准“政治像”“履职像”“作风像”,不仅让干部“善为”更要“善用”。
用人得当,首在知人。选人用人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地方的长治久安。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对干部的精准考察识别,需要用事实说话、靠实绩度量。事实上,“不善为”干部并非无能,很多时候是缺少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持续感召与鼓舞,内心深处的信仰之火、使命之光未曾真正点燃。这就要通过组织的管理激励,做到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去干出群众认可实绩。
党员干部是干事创业的“主心骨”,也是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基层是干事创业的“练兵场”,也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党员干部要“善为”,不仅需要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更要针对自身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更好适应工作要求。用好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机制,让有更多干部“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
让更多的干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要抓实平时考核,突出过程管理,把平时“小考查”与最后“算业绩”相结合,打破选拔任用“一刀切”的问题。当然,知人善用也要把注重事前预防,坚持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做到事前严密设防、严格把关相结合。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实行“零容忍”、坚决不放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让违规选拔无缝可钻。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让干部“善为”更要“善用”,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着力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方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一审:叶力
二审:陈鹏
三审: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