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视频卖惨营销乱象须加大违规成本 2024-11-11

外卖骑手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无奈带着孩子送外卖;三单全白跑,还摔了两跤,骑手崩溃大哭;女骑手深夜送餐,车辆被盗后大哭……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些“外卖骑手”的遭遇赢得了不少网友的同情,然而,其中一些视频被媒体或警方证实是博主利用“骑手人设”摆拍的虚假视频。(据《工人日报》11月8日报道)

博主们通过摆拍“苦情”短视频,刻意营造悲惨氛围,诱导观众点赞、关注、转发,甚至打赏。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骑手形象的抹黑,更是对公众善良情感的践踏和恶意消费,严重污染网络空间。长此以往,当人们发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剧本时,真正的苦难者将如何获得应有的关注与帮助?信任的桥梁一旦崩塌,重建将异常艰难。

显而易见,面对卖惨营销乱象,单纯依靠道德谴责显然远远不够,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加大违规成本,让试图通过此类手段获利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平台责任不可推卸。作为内容发布的第一道门槛,短视频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利用人工智能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上传内容进行严格筛查。对于发现的虚假内容,不仅要立即下架,更要对发布账号进行严厉处罚,包括但不限于限流、封禁账号、追究法律责任等。同时,平台应公开透明地展示处罚案例,形成震慑效应,让试图违规者望而却步。

法律法规需与时俱进。当前,虽然《网络安全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对虚假宣传有一定规定,但短视频领域的卖惨营销行为显然超出一般经营范畴。因此,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加快立法进程,针对网络短视频的特点,制定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卖惨营销的行为特征、法律责任及处罚标准,为执法提供有力依据。

执法部门应重拳出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执法部门应加大对卖惨营销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法律威慑力。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快速反应体系,确保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遏制卖惨营销,也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每一位网民都应成为网络环境的守护者,提高辨别能力,学会从内容逻辑、拍摄手法、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分析视频的真实性。遇到疑似虚假内容时,要勇于发声、积极举报,让卖惨营销无处遁形。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公众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大众对虚假信息的免疫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卖惨营销看似是个别现象,实则反映出部分网络从业者价值观扭曲、道德底线失守的问题。遏制这一现象,既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也需要平台的主动作为,更离不开公众的自觉抵制与积极参与。只有当违规成本足够高,让试图通过卖惨获利者得不偿失,才能真正净化网络空间,让网络成为传递温暖、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