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麻醉”价格项目 守护手术患者安全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医保局官微消息,医学麻醉的诞生是外科医学飞速发展的基础。从麻沸散到深低温麻醉,对大多数人来说,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是个神秘又熟悉的环节,它不仅能够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安全,还能为医生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提高手术成功率,在手术、疼痛管理、急救复苏等多个医疗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麻醉项目中出现了哪些黑科技,又藏着怎样的“小猫腻”,从其定价收费中可以一观。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印发《麻醉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整合规范麻醉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助力安全手术诊疗。

价格立项维度更加准确、更加清晰

麻醉类立项指南根据作用范围将现行价格项目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镇静镇痛等类别,在具体类别下根据具体操作设立项目,例如,局部麻醉根据作用机制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静脉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还根据是否气管插管,设立无插管全身麻醉价格项目,使麻醉价格项目更加规范,确保临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便于将来更多新的麻醉技术进入临床应用,让患者得到更加专业、精准的医疗服务。

规范麻醉监测收费,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麻醉过程中,监测能实时反映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让医生能及时发现可能危及生命的异常,并及时处理,如呼吸困难、循环不稳定等。过去的定价体系中,麻醉项目和监测项目是分开收费,往往根据监测设备频繁新增监测项目,如氧饱和度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变相造成麻醉监测费用居高不下。

为避免临床滥用监测项目,《指南》将监测纳入麻醉类项目的价格构成,不再一一列举。后续地方医保部门制定麻醉类项目价格基准时,将监测项目纳入成本核算范围,体现监测资源消耗。

同时,考虑到患者麻醉监测需求主要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危重患者、儿童、老年人在实施麻醉时,意外情况发生率更高,需要提供更多监测。为充分体现服务产出导向,在麻醉项目中,为危重患者、儿童、老年人设立加收项,保障“一老一小”患者手术安全。

适应技术进步,支持创新项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麻醉新技术被应用在临床上。麻醉类立项指南紧跟时代步伐,新设价格项目,体现创新技术临床价值。例如,“深低温停循环麻醉”是一种创新性高难度麻醉技术,在全身麻醉基础上,通过物理方法将患者体温降至深低温状态(18-20℃),停止体外循环,使病人在“假死”状态进行手术,使患者更好地适应缺血缺氧,增强机体耐受能力,极大保障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复杂先心病等各类外科复杂手术、移植、重症抢救和先天性畸形整形的成功率。麻醉类立项指南将其单独立项,既体现了高难度麻醉技术价值,又保障了高危患者手术安全性。

统一计价标准,收费更便捷

麻醉类立项指南中,在规定麻醉类项目以“次”为计价单位的同时,考虑到需要“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支气管内麻醉”等麻醉支持的手术一般耗时较长,指南中明确此类麻醉项目以两小时为基础计算价格,超出时间可适当加收。同时,明确麻醉时长计算含麻醉监护室复苏阶段,这种类似“起步价+里程价”的计价方式,既满足绝大多数临床手术的需求,又避免长时间手术麻醉效果受时间限制,让患者能够更加清晰直观了解收费情况。

麻醉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印发,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有效弥补在麻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助力麻醉学科发展,激励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专业性、针对性医疗服务获得增量性收入,持续优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