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丨责任担当,家风的温度和力量
编者按:
家风不单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是一个家的灵魂。家风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塑造个人品格、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选取了“‘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2024年河北省善美家风故事征集活动中,有关“责任担当”的家风故事,展现家风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些文字,感受家风的温度和力量。
我们仨,根都在钢城
平 悦
杨绛先生笔下的《我们仨》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时光镌刻年轮,岁月记录足印。今天,让我来讲讲“钢城我们仨”。
爷爷、父亲和我都是唐钢人。我和我的父辈亲历了钢铁工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了唐钢转型发展的成就,也传承着历久弥新的钢铁情怀。
爷爷与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他1950年进入唐钢工作,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把人生最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钢城。那时候,爷爷负责公司安全工作,在他心里,每件事都至关重要,大到确保生产线安全运转,小到组织职工安全培训,他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让爷爷印象最深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一年。那天夜里,爷爷恰好值班,强烈的震动使得办公室连同整个大楼的一个角往下坍塌。他飞速冲出办公室,想到高炉、氧气站、煤气柜等厂内重点设备,心急如焚。震后,他第一时间组织有限的人员抢救人员、查看设备。我问他:“在那种情况下,就真不担心家里人吗?”爷爷说:“因为这事,你奶奶还埋怨过我呢。不过当时情况真的非常紧急,顾不上家里了,谁让咱是共产党员哩。”
一句质朴的话,让我深深体会到爷爷对党、对企业的热爱。他常对父亲说:“你们赶上了好时候,不用吃那么多苦。但是你们有自己的责任,钢铁报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父亲带着爷爷的嘱托,退伍后来到钢城。当时,身材高大、工作踏实的父亲被大家称为“浇钢铁塔”。他信奉的格言是“坐着喊十句,不如站着干一回”。浇钢平台到切割冷室有十几米远,父亲每天顺着铁梯不知要跑多少回,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渗出了层层白碱。“温度怎么样?”“保护渣加多少?”……每浇一炉钢,他就像在战场上指挥战斗一样。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浇起钢来,啥都忘了。”
1995年,二钢轧厂三期连铸投产,爸爸担任甲班6号机机长,带领机组狠抓生产不松劲,第二年的5月单机月产量达9340吨,创造了当时二钢轧厂三期连铸自投产以来单机月产量的最高纪录。
2005年2月,一钢轧厂1700板坯连铸工程破土动工。因为多年在连铸平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父亲受命加入该工程建设。时间紧迫,父亲坚守现场,与其他科室协同作战,仅用146天就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建设任务,用令人震惊的“唐钢速度”,创造了当时国内冶金史上同类连铸机建设时间最短的纪录。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不管是爷爷还是父亲,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都树立了党员的榜样,为我的人生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带着爷爷和父亲对我的期许,2006年,我也成为钢城的一员。
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我特别骄傲,更感到肩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父辈们顽强拼搏、迎难而上,为钢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先后参与了唐钢设备物资采购平台、设备仓储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解决了备件存储数据分散、物资编码不规范等难题,在岗位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我们拥有了更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物资管控系统,办公环境干净整洁,很多岗位都是电脑一键智能化操作,实现了对设备运维、备件存储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高效又安全。
我们家祖孙三代亲历了钢铁工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成就,也传承着历久弥新的钢铁情怀。如今,父亲已年迈,但他身上依然保持着那股子钢铁人的精气神和对钢城的热爱。我暗下决心,要延续他身上的梦想,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奔,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单位:河钢集团唐钢公司)
三代会计情
焦明月
我读小学三年级之前,爸爸妈妈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我们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房子的柜子里有一把普通而又古老的算盘,从我记事起,这个算盘就一直放在这里。也正是这个算盘,传承着一种情怀。
我的奶奶原先在村里工作,开过摇把拖拉机,后来进了县计生委当会计。我去单位找奶奶时,看到她常坐在昏暗的灯旁,扒拉算盘,低头写、认真算,有时候也要开票、收款、送存银行、取款、采买。
从当会计那天起,奶奶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苦也有累,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奶奶做会计时使用算盘。用算盘最大的缺点就是工作的时候不能有人打扰,只要一被打扰,就有可能算错,甚至还要从头重算。所以,每当月结或是年底的时候,家里人从来不敢去打扰她。虽然当时的我不了解这个工作,但对奶奶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公家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线都不能乱动。”
我妈妈也是一名会计,先是在县药房工作,后来到了计生委从出纳干起,然后又当会计。从做出纳的那天起,奶奶就教妈妈要认真仔细。
在工作中,妈妈发现自己的知识很难满足当时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工作之余选择去学习。白天工作,晚上充电,她用努力换来了优异的成绩,先后取得了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证书、省委党校党政干部函授学历。
妈妈做会计时,是算盘向计算机过渡的时期,财务科也用上了高科技。为了能适应新的工具,妈妈虚心向年轻人学习,从最简单的开机、上网,到用会计软件工作,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妈妈总对我们说,她的工作是每天和公家的钱打交道,更要扛住金钱的诱惑,任何时候也不能将手伸向国家的财物。
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应用物理学,硕士研究生考的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力方面的工作。可以说,除了报账,我人生前三十年的经历跟会计没有直接关系。去年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我被调到财务部门从事会计工作。
我第一时间给妈妈打了电话。从基础的审核票据、记账,到进阶的绩效评价、年报编制,再到较为复杂的预决算编制,我充分认识到认真把关是真正为事业负责、为同事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深刻体会到财务就是要把每件小事当成大事干。
现在,我们已进入网络化时代,全部的会计业务都是电算化、网络化,每次跟妈妈聊起现在的业务,妈妈都无限感慨,要是奶奶看到现在记账点一点鼠标就行,审核差旅报销单只需要动动手指,估计她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奶奶和妈妈用亲身经历和优良作风影响着我,我要传承好她们的好作风,坚持廉洁自律,确保干成事、不出事。其实,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要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总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作者单位:团省委)
父亲的奖章
郭建英
在我的心中,父亲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父亲虽已离世20年,但每次走进他曾经住过的房间,父亲的教诲便会在耳边响起:“在单位一定要好好干,庄稼耽误是一季,孩子们可是一辈子呀。”这是我1997年8月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对我说的话。
父亲去世后,我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包用手绢精心包裹着的证件,里面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父亲的河北省劳动模范证书和河北省教育厅颁发的奖章。鲜红的证书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父亲是一位共产党员,1967年在磁县西小屋参加了文艺宣传队,1968年成为磁县公路站一名正式职工,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5年。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勤勤恳恳,不知疲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敬业和担当。
内行人都知道,养路工最脏最累的活儿是用沥青铺路面,但作为班长的父亲,总是自己抢先干。“我是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父亲总是这样说。
父亲的奉献精神,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闪耀着无私的光芒。记得有一次,小妹发高烧40摄氏度,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需要马上到医院治疗。突然,父亲接到电话说,单位沥青锅因为漏油起火了。紧急时刻,父亲毫不犹豫地决定,让母亲和伯父送小妹去医院,他赶去单位和同事一同灭火。那次他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直到问题解决才回家。
27岁那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忙碌烦躁之时,我总能想起姥爷和母亲的叮嘱,他们的话如同一股暖流,在我心绪不宁时给予慰藉,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2024年,我沿着长辈的足迹,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第一时间跟母亲分享了这份喜悦。母亲郑重其事地说:“要记住,入党不是贪图享乐,不是以权谋私,是责任,是奉献,是担当,是奋进……”
如今的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不是说说而已,而要立足工作岗位,将履职尽责落到实处;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要积极有为向上向善,勇担大任,不负时代重托。(作者单位: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钟 原
我的姥姥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名银行职员,勤劳朴实、乐观坚韧。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苦,姥姥白天辛勤工作,晚上操持家务,照顾5个年幼的子女。
小时候我经常住在姥姥家。有一次期末考试后,做梦梦到自己考试不及格,早上睡醒大哭了一场。姥姥看懂了我的心事,走过来轻轻拍着我的背,安慰我说:“宝贝,你要记住,做事情时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不需要过于担忧最终的结果,要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
姥姥的教导,让我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变得更加从容和坚定,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努力付出的瞬间。
姥姥“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的人生态度也传递给了我的妈妈。
妈妈是50后,记得有段时间,正值国企改革,她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即便高烧,也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那一刻,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她:“您这样辛苦收获了什么?”妈妈对我说:“只要付出了努力,即使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也不会留有遗憾。”
如今,姥姥已经离开了我们,爸爸和妈妈住在外地,我和爱人一起撑起我们的小家。虽然日常生活中没了长辈的庇护,但他们的坚韧和奉献精神以及“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的人生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现在我从事审计协调工作。审计协调无小事,我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格外认真,经常为了反馈一个问题,与来文单位、各相关处室反复沟通,有的需要查阅数十个文件法规,确保反馈的情况真实、准确、有理有据,为后续审计协调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工作中,我也同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家教家风。
同时,我也会将这种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儿女,“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好家风也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的前行路。(作者单位:河北省财政厅)
稿件文字整理 高珊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