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22.87万元

近日,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根据全省各级消保委(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2024年度全省各级消保委(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5977件,解决12543件,投诉解决率78.5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22.87万元。

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5件,加倍赔偿金额2.5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8622人次。

据了解,2024年全省各级消保委(消协)组织共受理商品类投诉8811件,占总投诉量的55.15%,其中食品、家用电子电器和服装鞋帽居商品类投诉前三位;服务类投诉6797件,占比42.54%,其中生活及社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销售服务居服务类投诉前三位;其他类投诉369件,占比2.31%。

网络促销问题多,引发维权新难点

2024年全省消保委(消协)组织共受理网络消费投诉447件,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商促销活动套路频出、直播电商问题凸显、“先用后付”功能引发争议三方面。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从制度、监管层面,需厘清电商主播、品牌及平台各方的权利责任和行为边界,制定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平台方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商家促销行为的规范引导,优化促销活动规则及信息披露;经营者应坚持合法合规、诚信经营,提升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服务质量,以更优质的服务和低价策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消费者自身需理性消费,购物前了解促销、价保规则,留意红包、优惠券的使用范围和期限等,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等级较高的正规电商平台及店铺参与活动。如遇到商家“先涨后降”、商品与宣传不一致等情况,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并将订单详情、优惠承诺、平台沟通记录等证据进行保存,以便维权使用。

线上教培投诉多 行业规范应加强

2024年全省消保委(消协)组织共受理教培类投诉1327件,其中线上教培投诉较为突出,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退款难等问题。具体体现在夸大宣传,售前承诺无法兑现;诱导消费,“套娃式”收费;格式合同失公平以及 “培训贷”引发消费新风险四个方面。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对现有各类教培机构特别是线上机构划清监管责任主体,规范机构的设立审批、人员从业资质审核、收费标准、法律责任等,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协作,确保政策措施健全、有效落地;平台方应加强对线上培训广告内容的审核管理,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强化对线上主播、讲师的资质审核及备案,对无资质认证、假冒专业人士身份开展直播的账号依法依规依约从严处置;消费者在选择线上教培机构及讲师时要详细了解其证照资质、口碑评价、运营情况,不轻信平台内的引流广告及直播间内的宣传。签订合同时需注意教学内容(含授课老师的资质等)、教学时长、收费标准、退费规定、违约责任等与自身权益相关的内容,切勿轻信“包过”“不过退费”等承诺,谨慎预付大额培训费用,在发现机构存在虚假宣传、无资质授课、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诱导办理贷款等问题时要留存相关证据,及时登陆消协315平台投诉,依法依规维权。

文旅消费市场热 服务质量需提升

今年以来,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加速涌现,相应地消费投诉及维权问题也随之增加。2024年全省消保委(消协)组织共受理文旅消费类相关投诉 720件。

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旅拍服务问题多、 “黄牛票”问题需重视、酒店民宿线上预订应遵循诚信原则三方面。

对此,陕西省消保委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及景区应加强对旅拍行业及其从业者的合规登记、引导及培训工作;优化预约系统及预约规则,做好线上预约购票“黄牛”排查处置和现场售票环节便利化、适老化等工作;平台也应加强对酒店民宿价格、服务质量等监管,及时有效处理消费者售后及投诉问题。消费者在选择旅拍商家时,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好的商家,景区购票选择官方或官方合作的正规渠道,杜绝非正规渠道中介及“黄牛票”。签订服务合同时,应查看服务价目表,与商家沟通好内容、价位、验收等细节,确认是否存在额外收费项目,明确各类约定事项;最后要多查询多比较,详细了解各类消费条款和注意事项,理性消费,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美容美发问题多 消费风险意识需加强

2024年全省消保委(消协)组织共受理美容美发服务类消费投诉221件,问题主要集中在: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公开、诱导消费,虚假宣传以及资质不合规,安全存隐患三方面。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加强联动监管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加大美容尤其是医美消费教育,消除信息壁垒;消费者在选择美容机构时,应注意区分生活美容及医疗美容,社会常见的注射类、点痣祛疤、激光脱毛等项目属于医疗美容,在购买以上美容服务时应选择持有执业许可证的正规机构及医师,同时留意机构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是否公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信息;在服务前,要求医美机构出示具体价目表,并对服务项目、费用明细、期待效果、退费情形等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约定,主动要求提供发票,留存证据。消费者要提高医美风险意识,不轻信商家夸大美容产品及服务效果的广告宣传和口头承诺,谨慎购买服务内容外的推销产品,同时避免大额预付充值交易,发生消费纠纷自行协商未果后,及时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