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 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养创新型人才,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更好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要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与现实需求相比,当前,我国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存在短缺,部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科技人才不足,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人才还不够强,必须大力培育新型劳动者,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一,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完善的政策引导,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状况及时优化、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一是进一步优化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通过建立完善政策制度把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二是进一步创新激励奖励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复合型人才和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同时新的劳动形式将催生新业态、新职业。这些新特征给传统的人员管理机制、流动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需要通过合理完善的劳动报酬制度、创新奖励机制和劳动保障制度对新型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障,激发其开拓创新的勇气与活力。三是需要进一步营造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在尊重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人民利益和道德伦理的前提下,引入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宽容探索性失误,激发劳动者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产出创新成果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了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涌现出来,一是要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二是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更多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组合拳,弘扬科学家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精尖导向,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三是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培养符合学科交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备科技背景、熟悉市场运作、掌握企业管理技能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四是注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探索更加合理全面的人才聘用制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机会和更宽阔平台。

第三,工会组织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调整生产关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强化职工群众思想引领,凝聚发展新质生产力共识。各级工会组织带领广大职工群众为实现发展目标建功立业,引导职工争当先进、争创一流,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汇聚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二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落实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改革任务,推动解决职工在薪酬待遇、技能形成、晋升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激励广大职工投身建设、提升技能、积极创新,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三是促进职工职业技能提升。精准把握劳动者技能提升的新需求,依托工会自有线上线下阵地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工会院校、劳模工匠学院、职工书屋、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等,围绕新职业和数字化工作所需的技能素质,开发短小精悍的微课程,向劳动者免费提供。探索适合劳动者终身学习的弹性学习模式,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培养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劳动大军。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