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产业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湖南依托特色资源延伸价值链条
一村一品产业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柑橘采摘虽已结束,湖南常德石门县的种植户熊哲伟却没闲着,把落果、坏果收集装筐,做着清园工作。
此时,鲜果已在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湘佳橘友农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分选工厂里,经历着“奇妙之旅”。
这是一片“橙色海洋”,橘香萦绕。流水线上,柑橘被清洗、除尘、称重,高清照相机快速识别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瑕疵等,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出糖分、酸度和果肉健康度。就这样,不同大小、口味、品质的柑橘被精准分类。
厂房的一头,新鲜柑橘源源不断送入;另一头,包装精美的柑橘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原产地、品种、采摘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
从枝头到餐桌,离不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以前,果品质量参差不齐,路边售卖是常态。近年来,石门县建成一批标准化种植基地、培育10多家龙头企业、建设好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柑橘有了品牌,进了现代化加工车间,还上了电商销售平台,特色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我们采用统一的物料配送、技术服务、生产标准、回收加工、品牌销售和分散种植的‘五统一、一分散’模式,为种植户提供标准化种植技术服务,从源头确保柑橘品质,联合种植基地达1.17万亩。”湘佳橘友总经理陈凌娇介绍。
从2021年起成为湘佳橘友联合种植户的熊哲伟,已尝到甜头。“与企业合作后,我们获得全程技术指导。柑橘不愁销路,收购价还比市场价高些,收入逐年提升。”熊哲伟说,他的107亩橘园,今年预计总收入能达到90万元。
石门县现有柑橘面积45万亩,全县约60%农村人口从事柑橘产业。当地举办柑橘节,带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今年,石门县柑橘鲜果销售收入预计达12.5亿元,综合销售收入将超过18.5亿元,“石门柑橘”这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越来越有名气。
不只是石门柑橘,宁乡花猪、桃江笋竹、汉寿甲鱼、樟树港辣椒、衡南油茶……湖南各地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多点开花。
在桃江植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竹子“摇身一变”成为家畜饲料。公司负责人廖建忠介绍,工厂将竹笋加工中的剩余材料,通过精深加工做成饲料辅料,变废为宝。
拥有115万亩竹林的益阳市桃江县,围绕竹子做文章,开发出家具、玩具、餐具等产品,从竹笋、竹头到竹茎、竹尾、竹屑,全竹产业成链成群。“未来,我们将致力于竹材料在新领域的应用,如碳基材料、竹缠绕管道、竹建材等。”桃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夏薇说。
竹子“长成”大产业,稻米也发展出新气象。
常德有“洞庭粮仓”的美誉,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智能灌溉系统升级改造、智能物联网设备布设……数字化、智能化将贯穿大田作物种植管理全过程。
粮食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谢家铺镇的陈帅宇是一名90后新农人。返乡后,他和乡亲们逐步建立起集农资全程配送、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企业。
“让种粮农民有钱赚,不仅要产量高、米质好,还要做品牌、卖好价。”陈帅宇说,明年要扩大农业服务规模、打通上中下游、做深稻米精深加工,让更多人吃到家乡的优质大米。
在湖南,一村一品专业村有1909个。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全省已创建国家产业集群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80个。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记者 叶子 孙超 申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