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医养结合的实践路径研究

丁逸群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主要呈现“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亿,占总人口的21.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国情。为此,我们亟需进一步加强医养结合工作,提升医养结合的质量和实效。

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概念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以需求为导向,在提供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将医疗护理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循序渐进满足老年人生理、安全、归属感、尊重等多层次需要,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养一体化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元素融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并把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照料和康复关怀的要求。医养结合的“医”包括医疗卫生服务、辅具租赁、疾病诊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活动、保健教育等。

二、滨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

在滨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正蓬勃发展,呈现出多方面的积极态势。一是多种模式协同共进。机构医养结合中,滨州市人民医院医养中心作为市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民生项目,由三甲医院运营管理,为各类老人提供长期照护等多样服务,实现医疗养老“一张床”。博兴县杏林养护院与中医医院融为一体,借助专业医护团队为老人提供医疗救治、康复等服务。社区居家医养结合以滨城区学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典型,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涵盖生活照料、医疗等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二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各医养结合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配备专业医疗、护理、康复团队。例如杏林养护院拥有84人的医护团队及社工,还有康复师为老人量身定制康复方案。服务设施也逐步完善。养老机构配备适老化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床边护栏、医用电梯等,为老人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强劲。政府从资金、土地、人才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建设和运营补贴,还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适应银发经济产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四是合作与创新稳步推进。机构间合作日益紧密,阳信县人民医院与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效整合。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映寿滙康养服务中心与国外机构深度合作,引入先进康养设备和服务模式。

三、滨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各部门加强横向联系

对医养结合政策内容进行梳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加强横向联系,明确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晋升标准,并制定机构消防规范、管理规范,消除措辞上的歧义,实现政策内容的可定量化和易操作性。此外,树立以老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由主要相关部门牵头,加强与医保、民政等部门的协调,形成主要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合作的管理体系。围绕“让老人更方便”创制服务流程,选取优质医养结合机构进行“一张床,医、康、养”试点,减少医、康、养的壁垒和转换环节。协调自身的权责,加强人员配备,在自己的能力和责任范围内做好审查、审批和监管工作,从而解决多部门“多龙治水”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多向推进的效果。

(二)促进机构标准化建设,明确机构市场定位

积极促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比如统一使用滨州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以此来对老人的健康进行评定,收费的标准依据老人失能程度与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通过操作性强的规范来指导养老机构工作。

准确明晰养老机构定位。比如在医内设养模式的养老机构,在提供便捷、有效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应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在养内设医模式的养老机构,在自身保证价格优势的同时也要提高专业医疗和疾病救治服务质量;在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在服务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下,应同时提高服务的频率。养老机构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准确定位,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全覆盖。

(三)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构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老人护理实训基地。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为相关领域培养优秀的人才。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者、家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促进大学和卫生机构加强联系,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为卫生机构补充人力资源,促成双赢。二是按时开展“回头看”工作,通过提供奖品、奖金等激励机制,或积分制薪酬政策,对优秀员工进行物质奖励,提高员工的从业主动性,从而稳定队伍、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