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协同 杭州消防救援设施专项规划获批
适应超大城市安全韧性要求,构建水、陆、空、地立体协同的消防救援设施保障体系
今天是第33个“全国消防日”,今年的消防安全主题是“全民消防、安全至上”。
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杭州市消防救援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获市政府批复。根据《规划》,杭州将聚焦“适应全灾种要求,覆盖城乡全域一体,水、陆、空、地立体协同,设施保障全面完善”的规划目标,总体形成“5大类17中类36小类”的消防救援设施分类保障体系,力争实现救援灾种、城乡二元、立体空间以及设施保障等四方面全覆盖。
同时,杭州将依托重要消防救援保障设施、城市消防站,形成“两核、十三心、二十节点”的消防救援空间结构。其中,“两核”指为实现市域层面1小时协同救援的目标,依托市级消防救援指挥中心、物资储备中心、大型消防站等形成东、西两大消防救援核心;“十三心”指为实现“普通消防救援不出行政辖区”的目标,结合各区县(市)大型站建设的十三个消防救援中心;“二十节点”即为提升乡镇地区消防救援水平,通过外围重镇乡镇消防专职队升级城市消防站,建设二十个乡镇级消防救援节点。
具体来看,“根据《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全市将引导构建‘城市消防站—乡镇专职消防队—专职小型消防救援站—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的政府消防设施体系,实现5分钟消防救援圈。”
据了解,火灾初期的3到5分钟,是灭火救援的黄金时间。针对目前全市基层村社消防救援力量薄弱的“短板”,《规划》特别新增了专职小型消防救援站、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两类设施,对部分城市消防站以及专职消防队5分钟无法覆盖或处于覆盖边缘的重点地区,实施增补与加强。力争2035年,基本实现城镇开发边界以及重点乡村地区5分钟消防责任区全覆盖。
此外,结合专业化救援需要,《规划》在普通消防站基础上,还通过增加航空直升机、航空消防器、水域救援机器人、排烟灭火机器人等新型救援装备,以及救援力量、场地空间等,立体式、全维度引导提升城市消防救援水平。
“与上一轮规划相比,此次《规划》范围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范围一致,从原来的主城区拓展至杭州全市域。”《规划》编制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重点对杭州十城区实施各类消防设施的详细布局;针对桐庐、淳安、建德,则提出消防救援指挥中心、消防物资储备中心、消防维修基地、消防训练基地等大型消防设施的布局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