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科技之花” 结出“产业之果”——央企央院与市属国有企业、天开园对接交流会观察

天津北方网讯:21日下午,天开广场报告厅一座难求,市科技局、市国资委联合召开央企央院与市属国企、天开园对接交流会。32家央企央院、43家市属国企、8家高校等相关单位近200人参会。

会议前期,相关单位在成果筛选、需求征集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共汇集41家单位104项成果、19家单位37项需求——“会议高水平、多层次、跨区域,真是不虚此行!”参会人员纷纷表示。

高效精准对接

58项成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我们目前研发的多个新材料产品,都与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的规划和研发方向高度一致。”对接会上,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副总工程师武春雷高兴地说,“这不,我们两家就形成了默契,准备进行合作,共同开发5款新材料产品。我们有原料、有产业化的经验,天辰有研发基础、有工程化的实力,算是强强联手,未来将在天津打造百亿级新材料基地。”

对于此次“握手”,一旁的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芦玲频频点头:“20余年来,我们在新材料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是产业化如果全靠天辰自己投资,也不现实,所以我们更希望贡献我们的研发技术,找到有资源优势的企业一起合作,把研发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

“我们是带着技术需求来的。”中国铁建绿色施工装备团队研发人员李少华说,企业希望采用新型电池来提升隧道装备整体性能,推动施工绿色化和装备产业化发展,同时合作建立新型电池生产线,也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保障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

李少华的愿望在现场得到了回应。“我们能帮助中国铁建将电池的续航能力提升30%以上,同时成本还不会增加太多。”说这话的,是来自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的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研究员严振华。

严振华说,南开大学在电池领域有长期的积累,能够和中国铁建形成互补,同时也在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希望不断拓宽应用场景,而中国铁建的应用场景正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希望接下来有更深入的合作。

你出题,我解题。对接会不负所望,58项成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一场创新要素齐聚的对接会,让参会企业看到了天津吸引央企央院总部资源来津发展的诚意,也看到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新路径。

发挥央企央院优势

大力推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

今年5月,市科技局设立了专门处室,负责服务中央院所在津发展。随后,市科技局建立了服务中央院所的项目、成果、人才、发展需求等4个清单,建立了包联服务网络,对中央院所进行一对一服务,共收集141项发展诉求并全力推动解决,目前已解决114项。

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创新平台等项目向中央院所全面开放的同时,我市专门设立扶持中央院所发展的专项项目,支持25项优质成果在津转化。支持中央院所建设了27家包含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占全市国家级创新平台的39%。支持驻津院所参与我市创新联合体建设,20家创新联合体中,驻津院所牵头组建的达到7家,占比35%。这些举措为中央院所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接会上,市科技局还就《天津市科学技术局支持中央驻津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2027年)》向央企央院征求了意见建议,计划于近期发布。

“之所以举办这次对接会,一是为中央驻津科研院所提供应用场景,推动他们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二是中央驻津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很强,希望他们能够为天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堵点卡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三是推动中央驻津科研院所和天开园对接,为他们的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提供平台。”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玉兵说,“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开端,后续还将持续推进,定期举办撮合对接活动。”

天津大力推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推进我市国有企业融入央企央院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链条,浇灌“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今天上午,我们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进行对接,中国地质调查局2个团队517名科研人员已正式入驻东丽区开展科研活动,另外中国地质调查局还有2个中心也在和我们对接当中,近期也有望落地天津。”采访中,朱玉兵又带来了好消息。(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