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提升效能 惠企利民更实在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初冬时节,寒意初现,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运输景象。堆成小山的集装箱间,一眼望不到头的大货车车队正井然有序地排队通过关卡。中欧班列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将这些货物运往全球,又将来自全球的商品送到市民身边。
今年10月,成都举行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全市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市级产业园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突出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作为中欧班列始发地和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青白江区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统管成都国际铁路港、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欧洲产业城3大产业园区,形成“大园区”空间发展格局,全力服务园区集群化发展、创新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用好改革“催化剂”
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铁路快通、通关一体化……在综合保税区旁的青白江海关大楼,工作人员介绍了近年来的出入关改革举措。她说,在这些改革措施中,“运费分段结算”便是从青白江开始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货运通关及运输效率,节约了运输成本,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之前,由于货量大、客户提货数量和时间不确定等原因,清关货物要在短时间内转出保税区根本无法完成。当时,货运车辆必须等货物到齐后,才能一次性将货物分拨出区,大大增加了操作难度。庆幸的是,在园区管委会和海关的帮助协调下,这个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回忆起刚进入保税区开展业务时的情景,四川泽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触颇深。“现在,针对品名单一、货量大的货物,园区实施了分类监管功能,货物可以大批量一次性清关,然后原地进行储存,再根据客户需求分拨。从保税转为非保税,也不像之前要转到非保税仓去储存,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成本。”他算了一笔账:在货物装卸、转运、仓储、管理成本方面,按照一个集装箱26吨货物计算,每个集装箱就能节约成本近千元。
除此之外,泽锐公司也享受到了“通关一体化”的便利。该负责人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来,现在只需要在海关的单一窗口进行申报,就能完成从综保区到口岸再到终点,一条线贯通。
随着通关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降低,该负责人对园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已经预备开启全新的领域,“我们将利用好综保区优势和海关便捷信息化窗口功能,下一步重点在产销贸运一体化服务中加大业务总量。”
“我们这边的改革举措基本都和园区挂钩,看到了变化,才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青白江海关的工作人员说。
目前,青白江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为牵引,探索陆路贸易新规则,累计形成137项制度创新成果,“多式联运‘一单制’”“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等45项创新经验获得国家部委或省级复制推广。
奏响服务“协奏曲”
近日,在青白江区蓉欧政务服务中心,成都亚蓉欧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经办人蒋女士通过“云窗口”和该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了视频连线。在工作人员全程指导帮办下,她很快就走完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相关资料的提交和审核流程。
一个终端实现数据赋能,让企业群众办事“就近办、家门口办”。青白江区近日在自贸区政务大厅、蓉欧政务服务中心、大弯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布设“云窗口”双屏自助终端并运行,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为企业群众提供虚拟取号、视频咨询、远程导办、远程即办、远程受理等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就近办、家门口办”。
“青白江是个狭长性的地形,对我们这边的企业和群众办事来说,政务中心离得太远,办事交通、时间成本太高,也不利于整合。”蓉欧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背景之下,“镇园合一”的蓉欧政务服务中心成立。
在园区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改革中,青白江区采取一系列创新模式,以满足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需求。通过“镇园合一”模式,解决了园区管委会行政审批权的问题,使得园区政务服务中心能够更加高效地承接和处理企业事务。再通过“区级部门派驻人员+园区政务服务中心人员+管委会选派人员”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窗口人员配置问题,确保了政务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我们可以同时办理‘企业开办+N项许可’,实现企业生命周期全覆盖。”该负责人说,在实现“园区事、园区办”的同时,中心将继续深入推进园区政务服务集成改革,为园区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为群众办事“办得了、办得快、办得好”提供便利服务,进一步推动片区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
丰富政策“工具箱”
“很多事情园区管委会会想在我们的前面,比我们想得更细致,新政策出台后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帮着出谋划策,搭建平台,让园区内的企业相互了解,让相关行业企业相互沟通学习。”李春秀是位于欧洲产业城园区的月亮小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她说,在前段时间园区组织的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上,月亮小屋就与另一家园区内的电子行业企业就进行了供需对接。
一个洗染服务行业,一个电子设备生产行业,两者似乎看不到有何关联。“通过对接会,我们了解到他们有工装换洗的需求,于是就把这项业务承接了下来。”李春秀说,园区搭建的供需对接会平台,让双方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合作,“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如果没有对接会,我们就接不到这一单生意。”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园区企业要如何走出去,如何把产品能够卖出去,如何在市场有竞争力?“除了常态化召开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我们还帮助企业与需求窗口直接对接。”青白江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得知成都市相关政府部门出现了新能源车的需求窗口,该局马上通知园区内相关企业,搭建对接平台,成功实现“成都造、成都用”,“现在大家在成都市区街头看到了新能源卡车,大部分都来自我们这里的企业。”
“为了快速地响应园区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微信群。群内成员包括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的一把手,还有来自我们园区的各家企业负责人。”该负责人说,只要企业在群里反映问题,就能在在第一时间落实责任和了解回复,“政商一家亲,在青白江实实在在地落实了”。
政策名、有效期、已出台具体申报条件、支持标准……该负责人介绍,为了让企业第一时间把握政策风向,他们推出了“一企一策”个性化编制企业专属的《政策指南》。
“国家、省、市出台的产业相关政策,就是一个产业的发展指向。这就需要我们为企业找场景、搭平台,协助企业找到适合的方向。我们会及时跟进新的政策,不断更新《政策指南》。哪些企业适合申报哪些政策,都用一本册子列出来,企业一目了然。”该负责人表示,在为每个企业找到适合的政策之后,经信局还会提供政策解读的服务,让企业了解政策方向指引的同时,享受政策红利。
截至目前,青白江区已系统推出惠企利民措施200余项。(王波、实习生冯子芯、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