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医保跨省共济,是看见痛点打通堵点的惠民之举-中国吉林网
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的医保钱包功能,苏州市居民杜女士仅需不到一分钟,就能将个人账户里的钱实时转给远在河南的父亲,用于其看病就医。而这样的“跨省共济”,即将在全国更多省份铺开。据了解,江苏、河北等9个省份31个统筹区,已于近日正式上线了医保个人账户的跨省共济功能。这是继全国所有省份已实现个人账户省内共济,23个省份扩大至“近亲属”共济之后,个账共济再次迈出的重要一步。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是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关键一环。纵观医保建立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这项制度始终与时代发展变化尤其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不断改革调整,使医保体系、结构、实现形式不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以职工医保为例,这项制度设计为:参保人设有医保个人账户,缴纳的保费会有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原来只能由职工本人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就医购药时个人负担的费用等。近年来,各地户籍政策多呈现放宽趋势,跨省就业与生活成为普遍选择。一直以来,由于待遇政策、系统交互、信息传输、数据安全等问题,医保个人账户跨省、跨险种共济存在诸多困难。
比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人在大城市缴纳医保,缴费基数高,个人账户余额多,实际使用较少,而他们的家庭成员和近亲属特别是老年人在异地小城市或农村参保,缴费基数低,个人账户余额少,但使用需求却较高,出现了“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医保资金沉睡,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这是群众呼声较高的现实问题,亟需寻求有效办法,尽快破解。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1年,国办印发文件,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职工本人,扩大到其参加基本医保的“配偶、父母、子女”;今年7月,国办再次印发文件,进一步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此前的个人账户省内共济和“近亲属”共济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今年1月至10月,职工医保个账共济金额达369亿元,其中同一统筹区内共济2.63亿人次,共济金额329.75亿元;省内跨统筹区共济1976.29万人次,共济金额39.33亿元。本次“跨省共济”扩容,助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显然,职工医保个账“跨省共济”,契合公众需求,是“看见痛点,打通堵点”的惠民之举。
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政策不断完善优化,不只是为个人异地就医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按照相关政策,参保人可以将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中的“医保钱包”,即可转账给配偶、父母、子女及其他近亲属,不仅能跨省支付被共济人的就医购药费用,还能用于医保缴费。
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的扩大,对盘活个人账户“沉睡”资金起到积极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医保个人账户年收入及支出均超6000亿元,当年医保个人账户结存累计约1.4万亿元。从根本上说,这项改革增强了医保制度兜底力度,提升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综合保障能力,体现出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决心,必将释放更多发展红利和民生便利。
职工医保个账“跨省共济”计划于2025年全面实现,此项个人账户跨省共济改革,涉及3亿多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和近10亿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全面推广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一些挑战,遇到一些难题。只要坚持人民至上,从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出发,勇于直面问题,迎接挑战,就能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更充分激活医保个人账户互助共济的保障功能,使医保制度更加完善、更可持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久泰平)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