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十载润北方

南水北调东中线10年调水超765亿立方米、惠及1.85亿人

“南水”十载润北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年来,护工程、延管网、保水质,工程累计调水超765亿立方米,综合效益充分释放,成为造福亿万群众的世纪工程和民心工程。

从南水北调看国家水网

初步构筑起“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水网总体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一道水资源不等式,折射“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基本水情。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2%,水资源与人口、经济、耕地等资源和经济布局极不匹配。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提出宏伟构想。一代代人接续奋战,50多种规划方案比对,6000人次专家集思广益;数十万建设者十多载攻坚,挖填土石方25.5亿立方米,研发63项新材料新工艺、110项国家专利……浪漫畅想成为神州大地上的大国奇迹。

一张水网铺展沃野,汩汩清水润泽万家。越天堑、跨江河、过铁路,南水北调东中线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翻越群山,襟江带湖,纵横干渠与蜿蜒水系,畅通大动脉,筑牢主骨架,织密国家水网。

10年调水超765亿立方米,见证一张安全水网。

“‘南水’泡茶,汤色浓、滋味好。”家住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后营社区的樊雪说起喝水的变化,过去井要打到几百米才能见水,遇上天旱,定时供水,大家要排队打水。

平顶山是喝上第一口“南水”的城市。2014年夏旱,居民“大水缸”白龟山水库见底,百万群众用水告急,尚未正式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应急调水,长江水400里驰援。一渠水与一座城,紧紧相连,南水北调中线已累计向平顶山市生活供水7.14亿立方米。

10年来,从应急调水到常规调水,从补充性水源到重要水源……以干渠为脉,纵横延展的引水线,揽入越来越多的城乡,1.85亿人喝上“南水”,夯实供水安全。

3000多个日夜安全稳定运行,见证一张韧性水网。

正值冬日,天寒地冻。拦冰索、排冰闸、融冰设备……依次排开。“时刻监测气温和流量,一旦遇到结冰,立即启动预案。”对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槐先锋来说,冰期亦大考。

人防加技防,护“南水”长流。南水北调中线经受多次极端寒潮天气。在中线,完善冰期输水调度方案,布设除冰设备,建立抢险队伍。在东线,精准施策,紧盯胶东、鲁北干线,滚动分析研判。

数字孪生技术迭代升级,见证一张现代水网。

1.26万个视频摄像头、13座水质监测自动站……源源不断汇集数据,在南水北调中线总调度中心,工况一目了然。“点击鼠标,远程调控,中线570余孔闸门精准配合,确保按量供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总调度中心副主任李景刚介绍。

在中线,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北斗等新技术集成应用,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由1.0升级迭代为2.0。在东线,大型泵站水泵声纹人工智能监测系统示范应用。南水北调东中线初步构建起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体系。

从南水北调看民生为上

成为40多座大中城市重要水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

一渠清水源源北上,写就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水资源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为千家万户送来了“优质水”,成为40多座大中城市重要水源。

引来“放心水”,群众饮水安全有保障。

一口井,有民生之盼,见证饮水之变。

河南范县甜水井村,过去喝的是苦井水。“井越挖越深,味道却越来越苦。”村民苗静静回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配套工程从范县穿过,引管道、建水厂,甜水井村接上大水网。“井里存的是甘甜‘南水’,装的智能水表,自动放水、手机缴费,吃水不愁。”苗静静感慨。

优质“南水”远道而来,城乡共饮一渠水。“南水”占北京城区供水近80%,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全部为“南水”,河南10多个地市用上“南水”,河北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高氟水、苦咸水,东线引一泓清水入鲁71.4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惠范围延伸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山东7省市。

引来“生态水”,河湖生态环境逐步复苏。

在河北邢台,七里河波光粼粼,泉群复涌。“就拿这眼华庄泉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充分利用汛期雨洪资源,相机补水,枯涸泉眼又活了。”河北省邢台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平说。

重庆市城口县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之一,任河蜿蜒汇入汉江。“2023年,全县316名河长巡河上万次,发现整治问题122个。”城口县河长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河流域河湖正加快复苏,湖泊水域面积稳定恢复。华北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

为护送一渠清水,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山东济宁累计培育市级绿色工厂106家,江苏宿迁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河南焦作探索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达Ⅱ类及以上、东线水质稳定达Ⅲ类。

引来“发展水”,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迈向高质量。

“‘南水’入城,企业吃下‘定心丸’。”河北德龙钢铁有限公司设备工程部水资源科科长王维科介绍,“炼钢‘一水三用’,污水处理系统层层处理,好水用在刀刃上,每年可节水350万立方米。”

先节水后调水,用水方式倒逼发展方式之变。河北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天津对用水量有超额迹象的用水户提前预警。沿线地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袁其田介绍,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南水北调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适配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

从南水北调看协调发展

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水资源格局连着发展格局。盈盈一水通南北,水流带动物流、人流、信息流互通有无,释放北方潜在优势资源要素生产能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畅通南北经济循环。

汽笛声中,货船驶离山东济宁龙拱港,顺着大运河,经徐州、宿迁,入长江。常年跑船的“船三代”杨永军感叹:一寸水深一寸金,水深好走船,载重从过去不到100吨增加到2000吨。

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抬高水位,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梁济运河提升至二级航道标准,京杭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877公里,2000吨级运输船从梁山港直达长江。

南与北,“手”越牵越紧。南水北调工程以水资源要素激活北方地区优势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推动优势互补、发展共赢,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从老家河南淅川县黄桥村迁入许昌市襄城县移民新村,黄建伟拾起老手艺,做起卤肉。“村子铺了沥青路,建了小广场,发展温室大棚等集体经济,生活好多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4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一条调水线也是一条“合作线”。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北京市与水源区河南省持续推进京豫对口协作,2014年以来共实施550余个对口协作项目,使用北京市对口协作资金25亿元。

南水北调东中线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引擎。源源“南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全力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是新征程上的光荣使命。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始发,隧洞掘进和管片拼装同步进行,每月平均掘进225米。工程将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中线水源更有保障。

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统筹推进后续工程规划建设。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东线后续工程、西线工程前期工作正抓紧推进,中线引江补汉工程进展顺利。接下来,将加快推进中线总干渠挖潜扩能研究和沿线调蓄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