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扶余 县域经济腾飞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扶余,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理念,强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奏响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动人乐章。
扶余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农牧交错区,坐落在嫩江、松花江的冲积平原上,位于中部粮食产区与优质水稻种植带、杂粮杂豆和畜产品发展带的交汇处,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中国东北(吉林)黄金玉米带核心县份。全市土壤肥沃,黑土地面积315.2万亩,占耕地面积61.77%,是国家黑土地保护的重点县市。
扶余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是玉米、水稻、花生、大豆和杂粮等农作物的种植优势区。优越的资源条件,推动扶余市种业、玉米产业、花生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扶余花生种植面积超过11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7亿斤水平,全国领先、东北第一。杂粮产业、“熊猫良品”享誉国内外。扶余是东北最大的杂粮交易中心,年交易额200多亿元;东北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年产量500万吨;大米品牌“熊猫良品”有38个品系;特色品牌“四粒红”花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获欧盟认证免检,花生出口量占全国72.3%,全国第一;引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鲁花集团,花生加工转化率达80%,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三井子镇已成为全国最大花生生产基地,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称号。三井子杂粮杂豆交易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集散中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定点市场,收购旺季有1万多人在镇内务工。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把人才工作提到一个新高度,如何在小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面对与沿海大城市客观存在的差距以及政策、资源、项目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政策趋势,中小城市人才工作的发力点在哪里?
作为农业大市,扶余市结合自身实际锚定了打造中国“现代农业之都”的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哈长城市群、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中俄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农业大市的资源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政策叠加优势,以人才为纽带,聚焦产才融合,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共振,全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不断完善耕种、管理、收割、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壮大了化肥产业、育种产业、农膜和农药等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吸引了鲁花集团、雨润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盐业集团、冀东水泥集团、山鹰国际集团、史丹利集团等一大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行业50强企业落户。这是多年来扶余市坚持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实施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成果。
以产业链招商推介会为契机,通过在会场设立农产品品尝区、特色农产品展台、重点企业展板等方式,集中展示和推介扶余特色产品和企业发展现状,邀请企业家尝美食、品美酒、看展品、听讲解,感受扶余味道。九连山豆包、鸿翔甜糯玉米、国泉白酒等美食美酒让与会企业家们赞不绝口,受到一致好评。与会企业家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与扶余在各领域寻求合作契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全力抓好与长春市、吉林大学对接合作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吉林大学在农业产业发展、食品精深加工、农机具迭代升级、畜牧养殖产业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合作,充分借助学校人才、专业、科研技术等方面优势,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对接平台,在合作过程中全力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与15个产业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实现地校合作“双向奔赴”。同时,以特色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不断加大应用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力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通过柔性引才模式,积极推进省级科研院所与全市重点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帮助企业柔性引进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与重点企业实现项目对接合作,分别为史丹利化肥扶余有限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的苏打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项目,长春岭镇前坨村俊峰种植合作社与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合作的小麦新品种绿色无公害示范推广项目。根据《扶余市青年人才服务企业工作方案》,扶余市创新开展人才“派遣制”模式助企腾飞,召开青年人才助企腾飞服务企业对接会,组织招录和遴选的19名青年人才、优秀年轻干部,与扶余重点规上、专精特新和科技型等企业现场对接,正式开启人才助企腾飞服务企业工作,年轻干部入企工作1至3年,重点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助力提升企业党建工作、强化政企沟通联络。实行青年人才“派遣制”模式,对扶余市干部队伍建设和青年人才储备将起到积极作用。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人才政策3.0版》,研究制定《扶余市服务重点企业引才十条措施》,落实政策保障机制,指定人才服务专员挂钩联系重点企业,主动开展走访、座谈、节日慰问等活动,多次上门指导企业申请稳企稳岗政策,了解企业人才发展情况、现状及需求,提供个性化“保姆式”服务。走访慰问扶余籍域外优秀人才20人,聘请16人为“扶余招商大使”。向20名在扶投资的域内外优秀企业家代表发放“福卡”,为其提供暖心服务,持人才“福卡”人员可在扶余市域内享受政务快捷办理、医疗卫生保障、交通住宿出行、图书借阅服务、子女入学教育、亲属就业安置、参观学习活动七个方面的专属服务,同时,开展企业诉求“及时办”、助企服务“上门办”等一系列行动,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家在扶投资安心、放心、舒心。
产能聚才,才能兴产。“孔雀东北飞”的现象正在扶余大地显现。扶余市将继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人才振兴仍需久久为功。虽然引才留才工作初见成效,仍需要持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才结构,为人才健康成长提供沃土,以更加开放的交流环境,继续缩小薪酬待遇差距,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感受到东北的“温度”,让人才在扶余立住脚、留下心、扎下根。(张人苓)
责任编辑:卢芸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