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让特色博物馆“活起来”

河北新闻网讯(张霄)“原来早期的计算机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早期的编程工具竟然是这个样子的!”……近日,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初一年级的百余名同学到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与计算机博物馆参观。在师生讲解员的介绍下,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历程和其中蕴藏的精彩故事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软件与计算机博物馆位于该校东校区综合教学楼,占地2500平方米,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首家以软件和计算机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该馆通过丰富翔实的图文展示、实物陈列、多媒体介绍等方式,服务本校教育教学和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

学院依托专业特色优势,融合场馆空间、功能资源,聚焦思想引领、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契合,让博物馆“用起来”“活起来”,成为开展科普教育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逐渐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优势资源,梳理思政教育元素。采用“场馆文化专题+职业教育+内容输出”的方式,将红色文化、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职业道德等元素,全方位融入场馆环境、馆藏展览、作品展示、解说演示等各环节之中。校内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学生社团,借助场馆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文化活动,邀请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技术能手来校作报告、讲座,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场景。在新生入学教育、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指导教育等多个环节,发挥博物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培育的浸润功能,丰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

以数字文化为核心,突出专业教育特色。开设数字技术相关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数字工匠精神培育,把鲜明的育人导向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将场馆的工匠文化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融入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依托“笃学讲堂”等邀请场馆文化名家走进课堂开展专题讲座;利用博物馆积极编写校本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场馆教育课程趋向专业化、系统化。

融合社会实践,扩大场馆育人广度。依托软件技术、动漫技术、云计算、虚拟仿真等国家级实训基地及华为、东软等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化实践课程,将课堂理论知识融入社会实践、融入实际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数字工匠职业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学生在项目中对接产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无缝衔接。近年来,博物馆与保定市内多所中小学开展共建活动,提供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2024年共接待教育领域及信创行业专家、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6000余人次,提供讲解服务近15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