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年”更有“文化味”

□李群

为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度春节的浓厚氛围,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就做好2025年“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进行部署。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各地形成了许多民俗。推动形成新的年俗和风尚,让年味更浓一些,更有时代感一些,是很多人的期待。今天,我们就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全家一起看春晚已经成了一种新习惯;约三五朋友一起看贺岁电影、听新年音乐会也成了一种新年习俗。从这个角度来说,春节逛博物馆,也可以成为新年俗。

博物馆作为承载、传播文化历史的主要平台和工具,成为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博物馆里过大年,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从古代的陶器到精美的玉器,从古朴的青铜器到细腻的书画,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信息。在春节期间,漫步于一座座博物馆,它们于静默中诉说沧桑繁华,在方寸间一览千年,亦见证国家的历史,跃动民族的根脉。在春节这个特别的时刻,博物馆摇身一变,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它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讲述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故事。

在博物馆里过大年,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艺术与历史的美,更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思考。这是一种文化的体验,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欢庆的氛围中,不忘对历史的敬畏,是对文化的珍视,也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近年来,我国文博业迅速发展,博物馆已经成为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民众在博物馆里能够品味厚重历史、体验特色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览活动,既能让民众了解过去的节日,也能知悉春节文化的演变,得到智慧启迪、文化熏陶,过一个有新意、有意义的春节。

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整合所在地区文博资源,做好组织调度,策划推出具有本地区文物资源特色的系列展览、文化活动和文物公益鉴定服务,增强优质文化供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馆通古今”,博物馆里,历史余温仍在,当代思绪绵延。致广大而尽精微,把每项举措做到群众心坎上,以供给侧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高水平文化建设,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参观博物馆是一个立体还原历史的过程,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加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教育功能。今年12月,春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是祖先留下的有形遗存,两种遗产在春节期间的博物馆邂逅,公众与传统文化也在博物馆“连通”,双方良性互动,彼此成就。

在博物馆里过大年,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壤中“别开生面”,让“中国年”更有“文化味”,用我们的努力,去点亮文化自信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