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古江安置区:“五联五融”推动民族团结互嵌交融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自2018年成立以来,大化县古江安置区迅速组建起完善的基层党组织体系,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及驻社区工作队员纷纷到位,“应建尽建”基层党组织,全方位服务搬迁群众。从入住登记到各类补助申领,从办理低保到不动产权证发放,从增设公交专线到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事无巨细。2022年的“千名党员到村(社区)报到”活动更是拉近了党群距离,50个县级党组织的1250名党员干部与社区搬迁户结对帮扶,双语广播传递党的声音,志愿服务团队随时待命,社区交流群倾听诉求,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在点滴服务与互动中愈发深厚。

景城联建,绘就民族与城镇融合的美丽画卷。古江安置区坐落于大化布努瑶达吽小镇内,2204户脱贫搬迁户与11498户居民在这里和谐共生。小镇巧妙地将布努瑶建筑风格与现代城镇化建设要素相结合,土司文化、长寿文化、铜鼓文化等民族元素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古朴典雅的建筑错落有致,商业繁荣的街区人来人往,文旅功能区各具特色。这里年接待游客达167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0万元,“夜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广西文化旅游改革创新案例并获得“广西旅游休闲街区”称号,民族元素与城镇建设在此实现了完美的互嵌交融。

产业联营,铺就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的康庄大道。达吽小镇的商业街区成为搬迁群众家门口的就业创业乐园,各类特色店家入驻提供约1000个稳定岗位,农贸小市场、夜街小摊等又提供500个灵活就业机会。安置区的公益性岗位也让59名搬迁群众有了稳定收入。而“一镇一园一城三区”的布局更是将搬迁群众转变为产业工人,全社区5339名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实现100%就业,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深度融合。

警民联创,构建民族事务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古江安置区多民族聚居,民族结构复杂,在搬迁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小矛盾小纠纷。针对这一情况,安置区创新设置“老庚”警务室、“呗哝”调解室,选派熟悉民风民俗、精通民族语言的民警,并邀请德高望重的群众参与调解。这种尊重民族特色的社会治理方式成效显著,2022年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84件,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联心,筑牢民族团结与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安置区积极鼓励不同民族青年通婚,倡导移风易俗,223对少数民族青年喜结良缘。通过组建艺术团、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乐的社会条件,进一步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大化古江安置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五联五融”模式在纵深推进民族团结互嵌交融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示范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各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实的物质基础。(韦玥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