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高飞,逐浪低空经济“新蓝海”

□邵永国

从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我国的国家规划中,到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从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抬头仰望,中国低空经济正“踩足油门”加速“起飞”,逐浪低空经济“新蓝海”。

新时代发展需要新动能,低空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进入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在各地进入发展加速期,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到203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保驾护航。2024年1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已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2024年3月,《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发布,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当前,在国家政策推动、巨大市场规模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全国多地争相布局低空经济,将低空经济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赋能低空经济“飞”出新高度。

低空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领域。眼下,全国多地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围绕低空经济加紧布局产业链和创新链,打造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北京多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低空安全、应用需求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广东深圳从吸引培育链上企业、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已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飞、运维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江苏苏州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超200亿元的基金专项支持,今年新签约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开通各类航线超百条,初步形成“半小时空中通勤圈”……一系列决策部署相继出台,护航低空经济“乘风高飞”。

低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技术规则有待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难疏困。各地应因时因地制宜,及时总结推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制定高效合理规范的通航空域飞行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积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主动参与或投资低空飞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基础保障;相关部门需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从设计、制造到运营和监管,规范低空飞行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低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低空赛道”奋力奔跑,“万亿蓝海”乘风破浪。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必将激发高质量发展磅礴之势,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巍然巨轮”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