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持续20年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 炼就真本领 服务更有招

这个季节,庆元县漫山遍野的甜橘柚基地,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金黄的果子挂满枝头,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泛出诱人的光泽。懂直播的技能型干部搭起直播间,领着村民在网上热情地宣传、叫卖。

20年前,也是在庆元县,江根乡的干部们用自己学到的技术教授农民种花椰菜,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花菜干部”。

多年来,丽水不断深化“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磨炼干部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技能本领,推动工作作风和政府职能转变,逐渐形成了“干部更专业、管理更科学、服务更有效、群众更满意”的干事作风,有力推动了乡村共富。截至目前,丽水实现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5年全省第一。

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丽水是怎样做的?带来了哪些改变?日前,记者深入丽水各地乡村,探寻答案。

群众需要什么 干部就学什么

最近,庆元县龙溪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沈旭伟一有空,就来到枫树下荒野茶基地,查看茶树的生长环境和管护情况。

龙溪乡是浙闽边的产茶大乡,但前几年因为龙溪茶品牌化程度低,且炒制技术欠佳,茶叶一直卖不出好价钱。沈旭伟此前曾在县农业农村局任职,2008年还自学评上了高级农艺师。

为了带领群众做好做精龙溪茶,沈旭伟亲自担任炒茶师傅教农户炒制茶叶,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制定了龙溪乡发展高端荒野茶方案。最终他带领村民开发出九坑云雾、藏韵、瘦金芽等12款高端荒野茶,打响了龙溪茶叶的名气。

如今,龙溪乡仅荒野茶一年销售额就有50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像沈旭伟这样有农技特长,还能带领群众增收的干部,在丽水比比皆是。

为了打破山区发展困境,2004年起,丽水乡村干部中掀起了人人学技能的热潮,“茭白干部”“毛竹干部”等精通某一专业技能的干部纷纷涌现,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时代在进步,我们发现干部只会某一方面技能已经远远不够了。”丽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要发展、基层要治理、文化要丰富,这都需要干部拥有更宽领域的“全科型”技能。因此,丽水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两级和市、县部门的党员干部都往技能型干部方向培养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更好地服务群众。”

随着全省推动农村发展注入多元力量、乡村振兴引入多元主体,农村指导员、文化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助企服务员、金融顾问等也逐渐成为丽水技能型干部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我们企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需要变更厂区厂房布置,但审批程序怎么走,大家不太清楚。”不久前,缙云县新建镇乡镇干部、助企服务员舒科谕刚到浙江固驰电子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范涛便向他倒苦水。“你别急,据我了解,这个审批涉及经商、建设等多个部门,交给我办吧!”

第二天,舒科谕就带着各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上门了。“太感谢了,相关部门直接上门服务,暖心又高效!”范涛一脸欣喜地说,如果舒科谕不懂审批程序,自己根本不可能在一周时间内就拿到审批完结的设计图。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干部的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今年以来,结合乡镇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聚焦高频事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等,丽水差异化指导173个乡镇制定干部“岗位技能清单”和“特色技能清单”,明确干部技能学用重点,并依托全国首家乡村干部技能学院有效开展技能型干部队伍培训工作。

乡村干部技能学院负责人刘亮介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乡村干部需求,学院开发了233门特色课程和实践项目,目前已培训7000余人次。

转作风提效能 管理转向服务

目前,丽水已考取应急救援类、乡村运营类等技能证书的干部有15800余名。随着技能型干部在丽水开枝散叶,相关服务理念也延伸至政府建设。

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新时代“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工作实施意见,市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抓这项工作不仅要求基层干部成为“三农”发展的懂行指导人员,更要因地因时制宜,从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出发,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技能和本领。这实质上是一种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转变和方式转型。比如,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政府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又如,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群众办事更为便利。

加强机关效能是丽水“技能型政府”建设的主要方式。

庆元是先行者。“2004年,我们便发现乡镇内设机构存在科室繁多、职能交叉、人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庆元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庆元率先在乡镇实施“大科室制”改革,打破传统的“七站八所”模式,设置“一办若干中心”,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办事大厅办公,群众可以在定点窗口“一站式”解决办事需求,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随后,这种方式在县民政、审计等部门推行。

随着社会发展,丽水很多地方出现人口朝中心乡镇和城市聚集的现象。乡镇组团发展成为“大科室制”的进阶版。

青田县温溪镇是工业强镇,拥有意尔康、申邦电气等大企业;贵岙乡、小舟山乡、吴坑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生态好,农旅资源丰富。随着工业强镇对人口的“虹吸”效应,逐渐出现大乡镇干部不够用、服务跟不上,小乡镇资源没人用、经济上不来的情况。

“那我们就职能整合,资源共享,干部共用!”青田县温溪镇党委率先提出这一思路。2023年,温溪镇、贵岙乡、小舟山乡、吴坑乡建立起温溪片区党建联建机制,“一镇三乡”干部集中力量各扬所长,推动资源整合开发。

自组团发展以来,四方入股投资的意尔康光伏发电消薄项目、浙江闽锋化学4.9兆瓦厂房屋顶光伏项目等上马,每年能为一镇三乡村集体带来约370万元的持续稳定收益。

距离温溪镇100多公里外的云和县,随着人口逐渐向县城集聚,开始实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探索推行“街乡联建共治”模式;景宁县“村事社办”机制,则强调城市与农村、街道与乡镇的协同治理,有效破解了人口聚集带来的管理难、融入难、致富难等问题。

在城乡抱团改革的同时,丽水市级部门的跨处室整合,则通过提升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丽水市委在全市开展“奋斗实干、担当争先”效能建设活动,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倒逼机关干部转作风提效能。

比如,丽水市财政局创新实施“大处室制”机制,将原本的20个处室,按关联度组合为综合口、投资口、企业口等6个大处室,有效打破人、财、事“三座孤岛”,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今年上半年,企业服务平台“丽即兑”系统需要与市财政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贯通。这一任务由企业口负责,何韬作为企业处副处长负责该项工作。“没改革之前,一个处室牵头做一件事,其他处室可能只是被动配合。”何韬说,如今大家是一个大处室,以一体化观念和系统思维开展工作,一周内便实现市直涉企政策“丽即兑”系统应上尽上,让企业更早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据统计,该系统上线以来,已实现涉企资金兑现140.67亿元、惠及企业26625家。

拓展服务领域

品质不断升级

“技能型干部当导师,教我们拍照、接待,让我们知道农家乐该怎么经营、如何做好客人的服务,对我们帮助很大。”上了乡村运营技能培训课后,龙泉市溪头村“弄头巷尾”农家乐的老板娘张大姐说。

作为全球首个陶瓷类人类非遗“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近现代传承地,溪头村近年来凭借龙窑开窑仪式等非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近期还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村里成立了“不灭窑火”共富工坊技能学堂,邀请相关技能型干部为村民传授农家乐(民宿)经营、高山蔬菜种植以及青瓷产业等方面的技能。目前,溪头村已开办27家农家乐民宿,全村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在丽水,技能型干部和技能型政府的服务,已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技能服务品质升级一直在路上。

冬日晨曦中,一辆标注着“流动致富供销车”的小货车,驶入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安溪村,停靠在炊烟袅袅处。

“谁有东西要卖呀,都拿出来吧!”工作人员廖水成一下车,便扯开嗓子喊了起来。村民带着冬笋、土鸡、土鸡蛋等,从四面八方赶来,不一会儿,车子便被塞得满满的。廖水成多年走村入户收购农产品,对其运输、储存、保鲜等非常在行。很快,他将收来的农产品运到城区的高山农产品直销点,帮村民卖出了好价钱。

活跃在丽水大山深处的流动供销致富车、流动爱心餐车、智慧流动医院等都是“流动便民共富车”,是丽水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向山区群众提供流动助医、助急、助餐、助学、助销等公共服务的载体。

“我们随车配备的服务人员,都拥有一定的技能。”丽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简单的维修、理发、电商等技能,对服务人员进行相应培训即可;医疗等专业服务,则由专业医护人员提供。作为服务基层的补充力量,“流动便民共富车”年均服务群众已达3000余万人次。

一辆小小的共富车,背后是丽水拓展服务领域、实施山区公共服务跨山统筹一体化改革的成果。在群众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丽水的服务链还延伸至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到年底,丽水市文化馆馆长季彤曦就忙得脚不沾地。“村里是今天彩排村晚节目吗?我们过去看看。”围巾一戴,手包一拿,季彤曦便带着馆里的艺术骨干,开启“村晚”筹备指导工作。

2013年起,丽水大力推动“村晚”发展,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将生产、生活场景搬上舞台,丽水因势利导,组织全市文艺骨干与百村结对帮扶,助力村民培训、筹备。

随着“村晚”热度不断提升,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也开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数据显示,丽水平均每年实现“村晚红利”15亿元以上。

20年来,丽水坚持不懈“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群众获得感成色越来越足。时代在变,服务基层、群众的要求也在变,新征程上,丽水将继续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