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关注晋祠博物馆与天津大学市校合作
1月3日,人民网、中新网分别以《市校合作晋祠博物馆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格局》《太原晋祠博物馆“联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双方开启市校合作》为题,报道晋祠博物馆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签约市校合作,称本次合作不仅为晋祠所蕴含丰富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新机遇,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与教育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人民网在报道中介绍,当天,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党委书记张春彦来到晋溪书院大讲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讲授《中国古代环境整体观念及其绘画表达》。张春彦以中国传统环境整体观为线索,解读中国人与环境之间特有的互动关系,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晋祠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晋祠山水环境发展的特殊时期;提出研究晋祠时,要从城市和自然整体思考出发,以整体环境观研究晋祠从古至今自然和文化空间的融合,挖掘晋祠文化遗产背后的价值。
中新网介绍道,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业务素质高,多层次、高质量、国际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活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报道称,太原市晋祠博物馆致力于将博物馆打造成一个校园之外的第二课堂、一个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艺术藏品为基础的科研基地、一所与学科建设相融汇的“特殊大学”,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促进博物馆综合发展,展示中华文明风采,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