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强监管、促建设、严防控” 全方位守护绿水青山
2024年以来,泰安市生态环境局秉持“绿色发展、系统施治、严守底线”理念,“强监管、促建设、严防控”多点发力、协同联动,全方位守护绿水青山,交出亮眼“绿色答卷”。
强监管,从分区到服务全方位精细把控。紧扣分区管控,夯实生态根基。印发《泰安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2023年动态更新版)》,通过分区管控指导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同步启动2024年动态更新工作,形成《泰安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2024年动态更新情况说明》,现已通过专家审查,并报省厅审查,确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加贴合全市实际。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工作,全市形成7个典型案例,其中4个案例被省厅录用,在全省范围推广。优化环评服务,助力项目腾飞。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服管并重助力高质量发展。将省市县699个重点项目纳入重点服务项目库,建立市县联动机制,制定一对一服务制度,截至目前,环评办结率96.7%,全市累计审批建设项目392个,审查规划环评7份,全力助推重点项目落地。开展一轮环评单位全覆盖检查,检查环评单位15家次,复核环评文件45份,对1家环评单位及工程师分别失信记分5分,提升全市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争创了泰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省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截至目前,已对3个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审批,4个建设项目豁免环评,2个建设项目调整总量指标前置,1个建设项目实施环评降级管理,缩短审批时限,减轻企业负担。聚焦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难题。组织2次生态环境领域群众“急难愁盼”工作联系会议,印发《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方案》,谋划5个揭榜挂帅项目,高质量做好第三轮省级环保督察保障工作,累计受理转办群众来电来信举报1532件,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促建设,从县域到流域多维度协同推进。加聚力美丽泰安,打造市域典范。起草《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泰安建设的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二轮征求意见,争取尽快印发。指导东平县成功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实现泰安市“生态文明强县”零的突破。守护生物多样性,共绘生态画卷。联合多部门、多渠道开展全市“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实践和宣传活动,积极推进生物养护观测站建设,今年夏季共观测到400只左右青头潜鸭在东平湖筑巢繁殖,成功孵化幼崽30余只。深耕黄河流域,守护母亲河畔。统筹谋划专班运作,召开2次专班会议凝聚合力,制定《2024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专班工作要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专班例会制度》等系列要点、制度;铁腕排查整治隐患,印发《泰安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共计排查发现问题378项,已完成销号200件。严守生态空间,筑牢绿色屏障。严格有限人为活动生态环境监督,今年共为东平港银山作业区等2个涉红线项目出具审查意见。以“绿盾”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对国家和省级年内推送的38个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线索形成生态破坏问题线索清单台账,及时进行核查与处理。
严防控,从宣传到排查全链条筑牢防线。强化宣传引导,树牢安全意识。落实好“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要求,督促各核技术利用单位将《辐射事故警示教育片》列入开工“第一课”学习内容,在开工复产之际,泰安市核技术利用单位共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384次,参训人员8002人。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监管流程。印发《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辐射安全监管的通知》,在严格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及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加强异地作业备案管理、强化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加强移动探伤监督管理、推进废旧放射源安全送贮、完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体系、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开展警示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方面提出管理要求,要求各分局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做好辐射环境监管。狠抓隐患排查,确保整改到位。会同泰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公安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隐患排查的通知》,组织全市迅速开展辐射隐患排查,制定《2024年度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联合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抽取十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隐患抽查排查;配合省级联合检查组对12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了现场检查。2024年,泰安市共出动557人次,对26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隐患排查,共发现问题236个,已整改完成232个,整改率达到98%。
(通讯员 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