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剂为什么会有隐形的健康威胁

北京科学中心

在当今,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从包装材料到日用品、化妆品,从医疗器械到建筑材料,它以轻便、耐用和成本低廉的特性,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及科学研究的深入,增塑剂潜在的健康威胁,也逐渐浮出水面,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增塑剂是什么

增塑剂是在工业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又称塑化剂。凡是添加到聚合物材料中、能使聚合物塑性增加的物质都称为增塑剂。增塑剂的使用可以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增塑剂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添加剂,作为助剂普遍应用于塑料制品、混凝土、泥灰、石膏、化妆品及清洗剂等材料中。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提高塑料的强度,需要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其含量有时可达产品的50%。

增塑剂的作用主要是增强塑料制品的柔韧性和可塑性,使其更易于加工和使用。增塑剂并非塑料的固有成分,而是一种添加剂。在塑料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所需的性能指标,厂家会添加一定量的增塑剂。

增塑剂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广泛存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医疗器材,以及环境水体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都含有增塑剂。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和生产了上千种增塑剂,我国生产的约有100多种。

增塑剂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生殖系统损害:研究表明,增塑剂具有类雌激素作用,能够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生殖系统损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女性性早熟等问题。

肝脏损害:增塑剂在人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摄入塑化剂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肝脏损害,严重的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免疫系统抑制:增塑剂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致癌风险:部分增塑剂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为什么会有隐形的健康威胁

增塑剂属于脂溶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从塑料中迁移出来,进入环境和食物链中,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根据对人体危害程度来划分,增塑剂可分类为非环保型和环保型增塑剂。非环保型主要指邻苯类和对苯类增塑剂,它们存在苯环结构,耐迁移性和抽出性较差。偏苯三酸酯类、脂肪二元酸酯类、柠檬酸酯类、环氧类、多元醇类、聚酯类等品种被界定为环保型。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可以经口腔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渗入这三个途径进入人体,被认为是人类自己生产制造的产量最大的环境雌激素之一,已经陆续被世界各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016年以来,全球多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对非环保型增塑剂使用领域进行限制。我国也先后制定了17项标准,分别针对食品包装、饮用水、化妆品、卫生医疗等领域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用量进行限制。之所以没完全禁止使用,是因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在一些制品生产中的作用当下是无法替代的。不过从外部环境来看,非环保类增塑剂的需求下降是大势所趋。

如何避免增塑剂的危害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特别是直接接触食物和饮料的塑料制品,如保鲜膜及袋、快餐盒、塑料瓶及水杯、食品包装材料等等。改用高质量的玻璃、陶瓷或不锈钢制品替代。

注意食品安全: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包装上的标识,避免购买含有增塑剂的食品,减少使用外卖、快餐和加工食品;带保鲜膜的食物不要放入微波炉加热;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放热水、热汤、茶、咖啡等;尽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微波炉中加热。

储存食物方法要得当:避免使用塑料容器储存食物,尤其是油脂类食物、高温食物及含酒精类食物,因为增塑剂在高温和油脂的作用下及酒精中更容易迁移出来。

减少皮肤接触:增塑剂常被用作定香剂,口红、香水、指甲油及一些化妆品中可能加有增塑剂;避免用塑料制品盛装洗涤剂等化学品;选择儿童用品时,不选择过软的塑料制品;不使用塑料梳子;不要选择太柔软的拖鞋等等,以减少增塑剂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不使用三无塑料制品:选择带有合格证书的正规厂家产品。特别是接触食物的塑料制品,谨慎采购。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