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电子产品、天天户外活动,娃的眼睛咋还是散光了?医生:散光≠近视,预防措施很不一样

鲁网12月5日讯近日,岛城多家幼儿园、小学视力筛查结果出来了,青岛妇女儿童医院眼科接诊的小朋友也多了起来。

4岁的彤彤(化名)是其中之一。彤彤妈妈手里攥着幼儿园的视力筛查单,向眼科医生诉说着自己的疑惑。原来,彤彤在幼儿园查出了眼睛有75度散光。家长自认为平时对孩子的眼健康很上心,几乎从不给看电子产品,还天天带着户外活动,对于这个检查结果感到费解和担忧。

“医生,彤彤是不是看不清了?需要戴眼镜吗?”面对家长的疑虑,眼科医生重新为彤彤进行视力检查,结果显示彤彤顺规散光-75度,大约还有200度的远视储备,双眼视力0.8。“0.8的视力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医生的话让彤彤妈妈不再那么担心。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视力问题,特别是近视,为了不让孩子早早戴上眼镜,从小就做好各种近视预防的措施。然而,很多家长就像彤彤妈妈一样,只知近视不知散光,或者把二者混为一谈。殊不知,散光和近视完全是两码事,预防近视的手段对预防散光还都不管用!

近视≠散光

什么是散光?

散光可以解释为眼睛(特别是角膜)的形状不够圆导致的。

简单来说,如果角膜发育的像乒乓球一样圆,就没有散光,如果偏椭圆,像鸡蛋的形状,就会有散光。

因为眼睛的水平和垂直轴位的屈光力不一致,那么光线通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就不能在眼内形成一个焦点而是两个甚至多个焦点,所以看东西会重影,会发虚,这就是散光。散光度数越高,焦点之间距离越远,视力就越差。

绝大多数是无法预防的先天性散光

散光分先天性散光和后天性散光。绝大多数散光是先天性散光,可能与遗传和发育有关。

通常3岁以后角膜就会定型,这种散光无法预防和控制,及早筛查和干预才是重点。

一般建议6月龄之后就可以每半年筛查一次屈光度了。

戒掉不良习惯

后天性散光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趴着睡觉,经常使劲揉眼、眯眼视物等对角膜的压迫行为,或者与角膜病变、睑内翻倒睫、外伤等有关。

因此,不揉眼、正确用眼、避免眼外伤是预防后天性散光的方法。

至于不看电子产品和加强户外活动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这也很好解释了上述病例中的彤彤远离电子产品、天天户外活动后,没有近视却有散光的问题了。

散光干预和治疗

生理性散光不需要干预

并不是所有的散光都需要干预。大多数人都有小度数散光,一般-75度以下的顺规散光(轴位在180±30度),如果视物清晰、没有视疲劳症状,可以看做生理性散光,不需要干预;如果影响视力或者引起视疲劳,即使度数不大,也依然需要戴镜干预。

150度以上散光需配镜治疗弱视

而过高的散光(如超过150度)可能会因为视网膜成像不清晰而影响视力发育造成弱视。因此,小朋友如果有度数较高的散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散瞳验光配镜。

需要注意的是,配戴合适的眼镜是为了使光线清晰的投射到视网膜上以促进视力发育,为的是治疗弱视,提高矫正视力(戴镜视力),而不能治愈眼睛的散光。如果想要彻底摆脱眼镜,等成年后可以通过屈光矫正手术来解决。(通讯员 王鑫鑫)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