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证报考人数激增,这个职业适合哪些人
2024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高级导游等级考试已于11月下旬结束。今年,全国报考导游资格证(以下简称“资格证”)的人数约为31万,远超去年的20万。
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凡希望从事导游业务活动的人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每年举办1次,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考察范围包括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和地方的导游基础知识;面试则主要考查考生的导游服务能力,通常包括景点讲解、导游规范、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笔试全国统一,面试由各省(区、市)文旅部门组织。考试合格的考生,将由文化和旅游部委托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核发“导游资格证书”。
通过了资格考试,考生获得的是导游从业资格,之后还需要将资格证挂靠在旅行社或导游服务公司,才能领取具备上岗认可的“导游证”。
中国旅行社协会导游专委会秘书长李健认为,资格证报考人数增加,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在录取名额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更多的人竞争合格名额,必然导致过线难度加大。他强调,导游考试的标准不会因为报考人数增多而降低。
从近几年的资格证报考趋势来看,跨行业、高学历(指本科及以上)和外语类考生人数的增加。李健认为,这可以丰富导游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同行业背景人员的加入,可以为导游的工作创新提供思路。但他同时表示,不同背景的新人涌入,也可能导致导游专业技能参差不齐,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任务更加艰巨。
考证的31万人都想当导游吗
李健分析,今年,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全社会对旅游业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对导游工作的职业认同也同步提升。同时他认为,目前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导游需求量持续增长,且导游工作灵活性强、自由度较高,间接促进了报考导游资格证的人数增加。
河北唐山的大学生崔越参加了今年的导游资格证考试,不过他已有一年多的带旅游团经验。去年高中毕业后,他在招聘软件上看到本地一家公司招聘兼职导游,“一边旅游一边赚钱”的工作性质吸引了他。
然而,去年他还没有导游资格证,带团需要公司开具证明信,他自嘲曾是“黑导”。该公司是对接旅行社和导游的“中介”,搜集游客资源,再分配给招聘来的导游或领队。崔越参加了10天的基础培训,包括与游客联系沟通的话术、如何分房等工作细节,就开始了第一次带团。
一开始,崔越担当“全陪”领队,只负责在出发地集合游客,联系大巴车,护送游客安全到达目的地,给游客分配好房间,他就完成了任务。后来他则负责“地接”的工作,负责安顿游客,在景点指引、解说,在当地服务游客。而“全兼地”导游负责所有事情。
18岁以前,除了北京和天津,崔越没去过别的地方。这一年来,他从“全陪”做到“全兼地”,足迹几乎遍布山东省每个旅游城市,在游客的自由活动时间,他可以自己去游玩。今年5月,崔越离开了那家兼职的公司。现在,他通过此前结识的导游朋友颜超,直接接到旅行社的订单,这样能省去中介公司的抽成,“不过,一般都是得有一定带团经验的人才能越过中介接单。”崔越说。
有些人考了资格证但是从来没有带团经历,崔越告诉记者,旅行社更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他今年报考导游资格证,想真正“凭证上岗”。
报考资格证的考生里,也有人不以从业为目的,部分网友表示,考取资格证可以免费游玩一些景区;有人则是单纯出于对旅游的兴趣。
36岁的钱盈是经济学硕士出身,她热爱旅游,喜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但她认为自己的知识量不足,旅游时对景点的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游玩体验。今年她通过备考导游证,学习相关知识。
考完试的第二天,钱盈去参观一座寺庙,意外发现自己留意起了建筑结构,分辨大殿是歇山顶还是庑殿顶,石塔是楼阁式还是密檐式,这些都是导游资格证考试常考的知识点。走到广场,她认出了驮着碑文的乌龟,她想起在准备面试时,介绍湖北襄阳市古隆中景区时,背过的“龙的第六子赑屃,力大无穷,让它驮碑”的导游词。
“以前的我,看似去过全国几乎所有省(区、市),其实只完成了打卡,走马观花,什么也没真正看见。”而现在,带着一双更好奇的眼睛去玩,钱盈表示,哪怕考试没过也不重要,时间并没有白白浪费。
文旅热对导游提出新需求
31万考生中,也有第二次参加考试的人。成都外国语学院的大三学生曹辰佳去年考取了英文导游证,今年,她报名加试了西班牙语导游。
此前她从西班牙语转专业到英语专业,但今年在兼职接单时,她发现自己常常抢不上英语团的订单,她觉得,一方面是自己的客户资源不够多;另一方面是在她所处的环境中,不缺英语导游,但是小语种导游仍比较稀缺,于是她捡起了学过两年的西班牙语。
已经拥有资格证的考生,加试只需要参加面试。曹辰佳在今年面试时,明显感觉考生多了很多,“他们的水平也蛮高的,我觉得比去年多了许多竞争压力”。
曹辰佳喜欢游玩、喜欢外语、向往自由度高的工作,早在上高中时,她就开始了解国际导游的信息。四川本地一家培训机构在学校里招募学生,花费3000元报了名的学生,可以学习考试的理论知识,还能参与模拟导游的实践。
曹辰佳将自己模拟导游实践的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意外收获了第一批客户。一个中国人联系她带着4名新加坡游客来成都一日游。因为是个人接单,景点订票和路线规划都由曹辰佳安排。还没见过面的游客,直接把护照信息和门票费用发给她,这让她感到不能辜负游客的信任。
她提前一天走了一遍自己制订好的路线,联系好司机,紧张地开始了第一次导游经历。由于文化差异,外宾团对景点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导游的介绍,导游帮助他们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地方文化。第一次带团结束,游客们都惊讶于曹辰佳竟然还不到20岁,极力夸赞她的导游能力。
现定居江西南昌的李丽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2020年开始,她进入旅游行业从事文旅策划、旅游品牌创建等工作。早在上大学期间,李丽就考取了中文和英文导游资格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兼职带团。工作后,她也接着把导游当作副业,拥有丰富的导游经验。
2023年11月,李丽第一次带外国游客团,游客是江西财经大学的外教。担心存在沟通障碍,带团前一晚,她一直准备到12点多,熟记景点的英文介绍。
“英文毕竟不是我的母语,很多表达不像中文那么尽兴。”在多次带外国游客团后,李丽总结出更能被外国人接受的讲解方式:首先,英文直译,更方便游客理解。其次,外国游客接受信息更偏向于导游先提出一个问题,再来揭示这个问题的答案。
入境游的火热,让许多地方都意识到外语导游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在江西最火热的旅游目的地景德镇、上饶、九江,李丽都明显感觉到市场对外语导游的需求。她所兼职的旅行社负责人介绍,暑期最火热的时候,当地从湖南借了很多外语导游。李丽还注意到,身边一名原来是英语老师的同学,现在也改行做外语导游。
李健同样认为,随着入境游市场的恢复,对具备流利的外语交流能力的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的需求更为迫切,日语、韩语、泰语、印尼语等语种的导游供不应求。同时,导游还要掌握专业的旅游英语词汇和表达,以准确地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和服务信息。
李健说,当前文旅市场中缺乏能够提供深度讲解、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型导游,像历史文化专家型导游、自然科学专家型导游等,难以满足游客对高品质、专业化旅游体验的追求。其次,具备多种技能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如“导游+线路设计师”“导游+新媒体运营”“导游+活动策划”等。
同时,研学游市场的火爆,使得既懂教育又懂旅游的研学旅游从业者成为急需人才,研学团需要领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和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导游工作适合什么人
曹辰佳认为,导游工作适合喜欢与人交流的人。“学校的学习有时让我觉得压抑,而在社会上闯荡时,我每天都特别快乐。”带团时,曹辰佳会带着文化交流的责任感,她也很享受与不同游客的交流过程。她计划本科毕业就工作,“先从导游开始干,然后慢慢学习旅游策划等”。
李丽正向着成为一名优秀导游努力,从今年开始,她花费更多精力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和景区讲解水平。她还参加了南昌市的导游大赛,选择了英文讲解,目的既是向外学习探索,也是提升自己在圈内的知名度。
根据受访者反馈和记者调查,带外国游客团的价格普遍比带国内游客团高,而带小语种团比英语团价格高。李丽以南昌市为例介绍,带国内团的讲解费为一天400-500元,而英文讲解费可达到一天700-800元。
在李丽所接触的导游圈里,她感觉除了报考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人数激增,报考中高级导游等级考试的人数也在增加。导游群里,她发现有些旅行社招导游时,会明确指出需要中级导游或高级导游。一些职业院校需要有高级导游证的人才当兼职教师;一些景区的人才培训,会更看重授课老师是否为中高级导游。
全国中高级导游等级考试每两年举办1次,据《中国旅游报》报道,今年报名缴费人数达1.39万人,较2022年增长26.54%。
结合新的文旅趋势,李健分析,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导游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市场的细分要求导游拥有更多的跨界知识,比如自然地理、民俗生态等。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导游能够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导游服务技能,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纳 记者 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