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消保五进入,筑牢防火墙①|关注老年群体,捕捉蛛丝马迹
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通讯员 戚诗偲 屠晋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在4月部署开展以“金融消保在身边,保障权益防风险”为主题的金融知识“五进入”集中教育宣传活动,农村、社区、校园、企业、商圈……金融宣传活动在浙江大地多点开花,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老年群体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薄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金融创新了解不够等弱点,采取非法手段侵害老年人权益。辖内温州银行通过持续强化一线员工防诈能力提升,强化“三询问、二查验、一宣传的”工作要求,加强对老年群体的风险识别能力。
“这是律师费,转了这个律师就能帮我把这个人的资产冻结了。”2024年8月13日,方阿姨急匆匆来到大南支行营业部办理转账业务,在其简要描述的转账用途中,银行员工及时发现了存在的诈骗风险。根据方阿姨描述,其因诉讼纠纷在网络上咨询一名“律师”,该名“律师”一直利用方阿姨急于获得法律救济的心理,要求其转账律师费,并反复承诺资金到账即可将被告人的资产全部冻结。银行员工根据基础的法律诉讼流程与该名律师的话术分析,发现存在的漏洞,即资产冻结的保证金需向法院缴纳而非向个人支付。于是,银行员工进一步向方阿姨核实这名律师的信息,讲解诉讼案件司法流程,分析这位律师话语中的问题,并致电温州大南派出所请求协助。经过银行员工与民警的劝阻,方阿姨的情绪逐渐从坚定相信到怀疑再到恍然大悟,立即取消转账并拉黑该名“律师”。
“防诈工作不仅是简单地劝阻老年人不要转账,更要了解每一个诈骗手法背后的逻辑,这就要求我们银行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可以最快地引导老年客户自己发现可疑点,自己去戳破犯罪分子的伪装。”温州银行大南支行负责人表示。
“您看,这个杂志上的药连个成分都没写,有可能是假药,这些入口的东西还是小心点。”2024年8月19日下午,一名客户带着一本夕阳红杂志走进温州银行瞿溪支行要求办理转账,用途为购买其中的一款保健品。原来,这位老人偶然间拿到一份杂志,上面写满了各种保健品的广告,正巧近期身体不适,又不想麻烦家人去医院,就想自己购买一些保健品治疗。银行员工认真地研究了这份杂志,发现这份杂志琳琅满目皆是保健品,价格从5000至上万不等。银行员工从药监局备案到保健产品的疗效慢慢引导客户去发现可疑点,逐步让客户主动放弃购买的想法。为了防止该名客户再度被诈骗,银行员工耐心向客户讲解“防范养老诈骗宣传册”,协助其在手机里下载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
在台州地区,温州银行网点不定期以“厅堂+外拓”的形式,在营业网点、防空洞、老年公园、社区、村居、菜场等地开展“金鹿消保微沙龙”,配合以案件演练的方式,向老年客户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
另外,为提升一线应对电信诈骗的反应能力,温州银行辖内网点陆续开展防抢、防诈骗、消保演练活动,以营业厅内发生持刀抢劫、电信诈骗、冒名开卡为模拟场景,员工们经过亲身体验和观摩,与防火、防暴、防诈骗的情景零距离接触,并认真对演练中的案例及处置手段进行复盘,结合现实发生的银行业突发事件新闻分析,调整应对方案,进一步强化对预案的理解及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