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适应数智技术发展的设计专业人才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设计产业结构,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于传统的设计方式,新兴设计方式将更多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建模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及平台,不断提升设计效率。同时,新兴制造技术与材料技术的广泛应用,如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绿色建筑等,为设计材料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和可持续设计的可能性。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方式,融入设计项目的调研、目标设定、流程设置等环节,将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

当前,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设计产业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已逐步由智能技术完成。在智能技术与数字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技能和素质,用好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课题。

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协同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科技创新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教育体系、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理念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优质人才,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的双向赋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设计专业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涵盖了经济建设中的工业、农业、航天、机械、产品、艺术等重大产业和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课题,也为设计专业人才提供了平台和契机,对设计专业人才的思维能力、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层面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以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为主导,以新兴产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通过国家的战略引导和政策导向,加强区域间合作,形成产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根据国家需求、产业需求、生产力发展需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科教产业融合的综合资源教育平台,在共同培养设计人才的进程中,结合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趋势,重点关注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催生了众多新兴产业,通过产业需求导向和教科研融合,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设计人才资源配置和学科设置的优化。

其次,思维能力是设计专业人才的生命力,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的设计专业人才,是对不断革新的科学技术拥有高度敏感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同时拥有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学习能力。通过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与方法,引领设计理念更新,实现设计过程的科技性、便捷性、创新性。新质生产力涵盖了多学科协同与学科交叉衍生的科技进展与成果,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以及跨学科的设计项目整合与实施能力,以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创造更好的作品。创新思维是设计思维的关键,也是优秀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与动力源泉。作为思维层面关键性的一环,设计产业的先进生产力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创意性、原创性。因此,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从精神内核上应具有科学家精神与人文精神,能够从人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另外,为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设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当具备国际化的专业视野、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在公共必修课程设置中,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融入更多国家科技创新趋势内容,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学结合。在专业课程建设中,重视基础专业课程与创新素质的融合,包括科技创新类、思维创意类、技能创新类课程,促进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协调。在跨学科课程设置中,注重综合性、跨学科性和实践性协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实训培养进程中,重视流程管理、团队管理等环节,培养设计人才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以适应现代设计项目管理的需求。强化实践环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如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和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