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二选择。

以思想引领筑牢学生成长根基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培养品德的重要过程。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使命,全面强化高校党委的思想引领,对于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视野格局开阔、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需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整体性建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其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坚持“一马当先”,举全校之力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做到阵地牢、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学校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把为全校学生上好思政课作为第一要务和立校之本,着力打造党的创新理论“金课群”。我校牵头开设的《课说浙江》在中国大学慕课、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出以来,被全国151所高校采用,累计学习量达367万人次。

从知识型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变

当下,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优势快速消失,知识垄断不断被打破,知识生产、传播、获取方式正在经历革命性变革。反思教育、重塑教育、再定义大学教育正当其时。大学教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前瞻性战略眼光、人文科技伦理素养、跨领域交叉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概而言之,知识型教育必须转变为创新型教育。相比较而言,知识型教育以结果、评价为导向,其策略是“不能失败”;而创新型教育体现在知识与真理的探究上,探究充满着不确定,“创新”唯一确定的前提是“不怕失败”。我校制定《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和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勇敢和坚毅力、智力和领悟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力等。坚持交叉复合,拓展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宽度。打造“课堂教学—探究性实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的全链条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体系,“以赛促学”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坚持科教融汇、产教融通,建立健全产学研全链条体系、全要素参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支持创新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有研究潜力的学生早进课题组、实验室、科研团队,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校企联合攻关平台等高水平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全面提升师生以实际问题为引导的创新策源力。

积极回应时代之问,推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一体化贯通。大力推动“数字+”专业、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大力推进“人文+”,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和写作沟通能力训练,成立金收获写作中心,邀请贾平凹、阿来、毕飞宇等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来校讲座授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强化文化自信。

从学生培养方案向学生成长方案转变

大学生的成长,需要知识学习,更需要全面发展。不论是知识学习还是全面发展,都必须确保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和激发自主学习的主体能动性。相应地,学生培养方案需要转变为学生成长方案。这意味着评价体系需要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知识考核转变为更加重视能力培养,从被动诵记转变为更加突出主动探究,从统一标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性、个性化。

我们致力于“让每个学生都发光”,让成长回归成长本身。学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提供多样化成长空间,不只强调外在指标,更注重学生内在更为沉静真实的生长。通过修订学生考核、评奖评优等制度,改变以考查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的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多维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推行“美育振兴计划”“体育振兴计划”和“快乐校园”,同时探索劳创融合、学科交叉的体制机制升级,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学会生存和生活,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以真情真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人影响人、人感染人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就难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平等、尊重、真诚、关爱成为育人的主基调,规则、规范、责任、担当成为导学的主旋律,师生之间就会具有更多共情共感。

我们在重构师生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通过建立系列体制机制将其落到实处。直面大学生成长可能面临的真问题,学校创新师生沟通载体,于2021年11月推出“诉说与倾听”师生餐叙活动,旨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生态,采用面对面交流方式推动师生在轻松氛围下心灵沟通。学生可通过网络预约,与老师餐叙,让老师扮演引领者、助力者、见证者等角色。近四年来,师生累计参与达26000多人次。

以数字技术重塑学生成长全链条

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向教育事业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数字技术正日益深度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各方面,极大改变了高校要素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教育理念、组织形态、治理模式、教学手段等革命性变革,成为支撑高等教育变革、重塑未来教育格局的重要主体之一。浙江工商大学于2020年9月启动“数字高校建设计划”,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大学治理系统重塑,探索未来大学新形态。学校力求通过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师生的便捷度,提高学校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和高效性。目前,学校已搭建起党建统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纵向智治、校友与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六大“跑道”,不断取得标志性成果。其中,在学生成长“跑道”,学校重构了从学生报到入校、学习实践到生活运动、毕业就业等全周期成长链条,建成由41个微应用组成的多个跨场景应用矩阵。

建设教育强国、坚持立德树人,我们要牢固树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体制机制,真正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郁建兴,系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