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黄茅海“延长”港珠澳大桥!到底为了什么?

2024年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在即,这是继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年内迎来的又一重磅成员。

为什么广东要斥资130亿元,建设这条跨海段长度全球排名第八的港珠澳大桥西延线?

无论是深中通道还是港珠澳大桥,都至少连接着一个大湾区核心城市。而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的是珠江西岸、经济总量接近的新生力量珠海和江门。

从黄茅海出发,我们寻找答案。

超级工程

2018年,飞跃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诞生,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创下了世界桥梁史的奇迹。

过去6年,港珠澳大桥见证了世界级湾区的诞生,尤其是2023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标志着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就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2年后,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打下了首根钢管桩,开始动工。

这个项目起于珠海金湾区平沙镇,设置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东连港珠澳大桥,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于江门台山市斗山镇。路线全长约31公里,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

其中,黄茅海大桥全长2200米,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在建设过程中,它还创下了两项世界纪录。

如果说,南沙大桥和虎门大桥,是珠江口跨海的“内环”,深中通道是“中环”,那么黄茅海跨海通道和港珠澳大桥所构成的,就是“外环”。

如今,三级通道成型,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把曾经隔水相望的土地,再次缝合在了一起。

从桥到侨

港珠澳大桥,给大湾区带来了港人澳人北上的巨大流量。

你知道的是,他们喜欢逛山姆、买鲍师傅、citywalk;但你不知道的是,有一群人热衷于北上买房。而他们选择置业的城市,不是深圳、也不是广州,而是港珠澳大桥往西1小时车程的,江门。

这是一座位于珠三角西部的城市,面朝大海,在海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侨乡。

江门有“中国侨乡”的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530万人,比常住人口还要多。

数百年来,一代代侨民漂洋过海、闯荡世界,五邑华侨华人足迹遍布全球。

改革开放后,广大侨胞和港澳乡亲报效桑梓,外资、技术、设备涌入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现在,江门活跃着4000多家侨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超过470亿美元。

穿越时空,这条连结着经济和情感的纽带,仍然把江门与港澳、与世界紧紧相连。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回到江门投资兴业、安居生活。

在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江门摇身一变,成了服务港澳和侨胞的“连心之城”。

协调之翼

以黄茅海跨海通道联通港澳,这里面除了情感因素,还有更深远的经济因素。

广东省委明确提出,“要健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融湾发展”。

去年,珠江口东岸深、莞、惠的GDP合计5.22万亿元,而西岸珠、中、江三城只有1.21万亿元。西岸三城,不敌东岸一城,是珠江口两岸“东强西弱”的现状。

珠江口西岸城市群如何提档?连接东岸高端要素资源是必选项。

放眼整个大湾区,江门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两大龙头的陆路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是大湾区通向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门户。

以侨乡为纽带,延长港珠澳大桥,提升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水平,辐射粤西融湾发展。这,就是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重要意义。

100年多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写到,“在西江河口,东起澳门,西至铜鼓洲,可用之地约二百英方里。”意思是可以在这里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

当初的铜鼓洲,就是今天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西登陆点,江门台山广海湾。

百年愿景,映照当下。跨海、流动、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即将迸发出的能量,将超乎世界的想象。

策划:朱伟良

统筹:潘晓晨

文案:李霭莹【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