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从一颗种子,开启“遗传宝藏”-中国吉林网

近日,从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1年启动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推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了我国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等家底,新收集了一大批农业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了一批濒危资源。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一直是支撑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不断增大,保障粮食安全与提升农业可持续性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仅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贡献了力量。

资源宝库“日渐丰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立足发展实际,我们高度重视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系统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种质资源,这使得珍贵的农业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尤其是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网越织越密,截至目前已收集保存各类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种质资源数十万份,涵盖了众多珍稀、特有品种,构建起了一个种类繁多、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国家种质资源库,这无疑为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技创新是激活种业“芯片”的“利器”。农业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芯片”。通过对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利用,科学家们相继攻克了一批制约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培育出了多个高产、优质、抗逆的作物新品种,大幅提升了我国种子产业的整体水平。例如,超级杂交水稻、耐盐碱小麦、转基因大豆等一系列明星产品,正是基于优异种质资源选育出来的佼佼者,它们不仅在国内广泛推广,还走出国门,惠及世界,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生物多样性才有更多可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强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对濒危物种的抢救性搜集与保护,避免优秀基因资源流失;另一方面,积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种质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此举不仅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还为应对气候变化、抵御病虫害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增强了农业生产的韧性和稳定性。

“中国智慧”始终为全球农业发展“加油”助力。我国在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普查中获得的数据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农业种质资源。这种开放共赢的姿态,不仅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种业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为构建全球种质资源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助力。

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是种子信息,储备的是满满的“绿色能量”。每一粒小小的种子都是潜在的财富,尤其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时,它们将成为人类抵御灾害、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武器。毫不夸张,小小的种子,大大的能量!未来,只要继续深化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更多基于普查数据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确保“中国粮”用“中国种”,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富饶的丰收画卷,从而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四岳)

初审: 侯薇 复审: 陈尤欣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