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 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城与乡,双向奔赴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主抓手,浙江持续迭代深化“千万工程”,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三组数据,见证浙江城与乡渐行渐近的步伐: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越4万元大关,连续39年居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2年的2.37缩小至2023年的1.86;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04个百分点。

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接下去,浙江将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让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的强劲动能,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要素资源优化配置、顺畅流动

发展活力更强

台州临海,一条香年溪串起一条共富路:打破“就村论村”的思路,当地探索“一溪六村”抱团联村共富模式,沿溪分布的康平、垟路、宿仙、汇丰、香年、小溪6个行政村抱团打造江南·溪望谷,自去年9月试营业以来累计吸引游客90余万人次,沿溪各村集体以“租金保底+股份分红+共富基金”实现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平均增长超300%,村民以“股金+租金+薪金”实现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发展共谋、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市场共营,浙江正积极探索和美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各地统筹区域规划编制和要素资源配置,从“各自为战”到“组团发展”,每颗“珠”跨区域协作、差异化定位,拓出发展新空间、新动能。目前,全省已累计建设各类片区249个、涵盖1428个村,涌现出多村合作、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等发展新模式。

“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浙江乡村的发展阶段正逐步从建设向运营转变。片区组团应运而生,以乡村产业增链补链强链为核心重构产业格局,背后深层次的动力则源自深化改革。

围绕公共服务城乡二元制度有待进一步破解,城乡要素流动瓶颈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农民持续增收新动能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难点,浙江持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聚焦“地、产、人、富、融”五大重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联动推进强村富民、扩中提低和区域协调发展。

如青年入乡改革提出完善青年入乡招引机制、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管理、乡村人才“四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及服务保障等机制,推动“筑巢引凤”和“固巢养凤”双向结合;未来乡村改革软硬并重,提出要完善乡村规划、乡村建设管理,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在浙江乡村,农创客正成为最具活力的发展资源。不久前,丽水出台8条举措招引数字游民。徜徉乡村,寻一方大自然工位,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乡村吸引力就此提升。系统谋划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浙江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省已累计培育“浙农英才”300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4600人、现代化“新农人”27.5万人,农创客超8.4万人。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各美其美

精气神儿更足

建设和美乡村,浙江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今乡村中,老年人比重偏高,对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温州乐清,全市179个助餐点村社助餐覆盖率超70%,老年友好乡镇街及村社邻里食堂助餐覆盖率达100%,累计服务老年人205万人次。

开一家老年食堂并不难,但如何让食堂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运营,却是不少乡村面临的共同难题。乐清采用划分片区或多村合建方式盘活资源、服务周边村民,还借助“国资+民资+善资”三资助力,充分运用自建食堂、助餐服务点、第三方供餐等运行模式探索邻里食堂长效运营。老年人找到了“饭搭子”,乐清也就势组织收集村民需求,拓展医疗康养、邻里休闲等多元化服务。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浙江持续完善城乡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城乡基础设施方面,浙江农村等级公路比例达100%,率先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5G网络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积极推动公共服务“七优享”向乡村覆盖,全省建成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2782个,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91%,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如今,村咖、村跑、村BA等风靡浙江乡村。跟着节气游乡村,跟着赛事去旅行……今年以来,全省累计组织村BA赛事超7000场次,3万余名农民篮球运动员参赛;超10万人参与“村跑”,农民参跑比例超70%。

把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为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浙江创新开展人文乡村建设,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目前,全省已选派1570余名优秀文化人才赴乡镇(街道)、结对村(社区)开展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之外,浙江已向“各美其美”探出新一步。不久前,全国首部关于“千万工程”的专项法规——《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正式出炉,首次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上升为制度成果,其中前瞻性提到: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市场主体为农村居民提供价格适合、质量保障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

相较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层次更高,也更为个性化、多样化,因地制宜、打造更具特色、各美其美的村庄服务,浙江乡村的未来将更具生命力。

和美乡村联建联创、共建共享

塑造发展新优势

提及浙江乡村,步步是景、处处如画是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持续更新乡村风貌,今年全力推动和美乡村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目前,全省和美乡村覆盖率达25.5%,建成未来乡村567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77条。

步入宁海大佳何镇南阳村,颇具特色的石头墙元素串联起村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此前,这里是不折不扣的“空心村”,去年7月,当地选划6亩区块作为项目试点,通过村内闲置土地置换、废旧老宅再利用等方式激活特色人文风景、非遗民俗等闲置资源,“南阳福园”焕然新生,赋予乡村新的打开方式。

不光是年轻人来村里创业,村民家门口“变现”的方式也更丰富。南阳村里,年近八旬的刘素浓在家里经营起阿婆面馆,老底子的浇头配上喷香的荷包蛋,吸引各地食客慕名而来;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渔二代”乐海勇不光养殖大黄鱼,还从市场端着手发展海钓生意,开发出“靠海吃海”的新路子;仙居县下各镇路北村有两张面孔,村民自发扮演NPC,整个村庄化身剧本杀舞台。

让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浙江全面做强“土特产富”链条,深化“百链千亿”行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省级名优产品300个、“土特产”品牌190多个,建成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26条。

推动山区海岛走好共富路,浙江迭代升级“山海协作”工程,形成新的山区海岛25县工作体系。本月,温州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在泰顺正式投产,舟山18个小岛“组团”赴上海发出旅游、招商邀请。以项目为牵引,山区海岛提速发展,一步步打开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

持续深化推进“千万工程”,最近,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浙江平湖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发布《长三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导引(试行)》,由浙江牵头,三省一市将在党建统领、产业兴旺、乡村宜居等八方面开展合作,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协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跨省域美丽乡村风景线,今年共建和美乡村超6000个。

接下来,浙江将进一步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沉淀、探索乡村价值再发现、乡村功能再拓展、乡村资源再开发、乡村产业再培育、乡村优势再创造的新思路,推动县城承载能力更强、乡村发展活力更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更高、公共服务更普惠均等普及,答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浙江答卷,为全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区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