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南海时评:打通“最后一公里”,为梦想充电续航
近年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学习已成为人们提升自我、追求梦想的重要途径。几张桌子,数盏灯光,社区自习室虽小却美,灵活又富有生气。家门口的“自习室”撑起了人们利用休息时间追求梦想、放松心灵的好去处。它是年轻人的梦想加油站,是社区居民的心灵栖息之地。
社区“自习室”作为家门口的学习好去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满足在读学生、考研考公考证的年轻人、爱读书的中老年人等学习需求,这种对教育文化资源的整合,无疑能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以自习室的“小空间”换来学习型社会“大格局”的构建,既激发了社区的活力,也能让公共空间更好成为人们情感的纽带,让更多人对城市有了深厚的归属感。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寻找到一个方便、安静的读书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有学习的需求,但家庭学习缺少足够的学习氛围,高校图书馆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和人们休息时间不一致,这些都导致人们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付费自习室悄然兴起,填补了这一空白。数据显示,2022年付费自习室用户规模达755万人,2025年有望突破千万人。可见,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之大。但是,付费自习室往往设置在写字楼或商场内,离家较远,往返不便。如今,社区共享自习室的出现,让家门口有了能够读书的地方,这种“嵌入”社区的共享自实习室,既优化了公共文化空间使用率,更好满足人们读书的需求,也提升了城市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建设书香社会和学习型城市。
小小的社区自习室,是基层治理持续强化的生动展示。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公共文化空间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入城镇的肌体,这些名称各异的文化和服务空间精心装点着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小而美”的共享自习室,有效的兜住了人们学习的需求,成为个体的加油站、家庭的缓冲区、心灵的栖息地,既有效解决了人们读书学习的需求,也解决了一些家庭孩子下课无处可去的烦恼。基层治理日益完善的最好体现,便是能精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家门口的自习室虽然小,却承载着每一个人、每一户家庭的期待,创造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环境。
家门口的自习室,托起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美好明天,为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当然,建设好社区自习室,还需要完善相关标准、合理配置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才能让给社区自习室能更好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全民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注入更多活力。(章松佳)责任编辑:杨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