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惟楚有“才”,科技创新潮涌荆楚

铺就“星光大道”,礼赞“科技之星”。1月6日,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举行。红毯铺展,鲜花簇拥,10位闪耀的“科学之星”款步走来,赢得了两侧“粉丝团”雷鸣般的掌声。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37项(人)科学技术奖励,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在湖北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湖北牢记使命、勇担重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高定位、高标准、高要求,多点发力,全面突破,科创领域捷报频传。从“卫星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到“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华中9型,再到攻克“玉米籽粒脱水分子机制”难题……一系列代表国家水平、体现湖北优势的“首款、首次、首创”重大成果的竞相涌现,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探索创新。国家的出路在创新,创新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人才承载着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壮大。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既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湖北作为科教大省,拥有中央所属机构23家、各类高校132所、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2个,在校大学生近200万,两院院士82位,青年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潜力雄厚。2024年湖北率先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旨在建立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让青年科技人才能够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下,释放“1+1+1>3”的协同聚合效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激活了科技人才创新的“一池春水”。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坚实保障,生存和发展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湖北锚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目标,不断优化体制机制,营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通过建立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开辟优秀博士后人才选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直升渠道,以及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确保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利益的双重提升。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项目、科研基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赋予他们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人才工程的机会,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从而使湖北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持续高歌猛进。

科技强国建设核心在人才,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我们要以“人才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满盘活”,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多湖北贡献,让新时代“惟楚有才”的美誉响彻云霄。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章美玲(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责任编辑:伍佳佳】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